现象主义和物理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343页(879字)
现象主义和物理主义是逻辑实证主义内部的两个派别,也可以说是其自身发展演变的两个阶段。本世纪20至30年代初,逻辑实证主义处于现象主义阶段,其代表人物是石里克和卡尔纳普。现象主义从感觉经验、“所与”出发,认为主观的感觉经验是一切科学知识的基础,一切科学命题都可以还原为表示主观感觉的命题。因此,一切科学知识归根结底都是经验知识,都要由经验予以证实,凡是不能用经验证实的命题都不是科学的命题。现象主义还认为,整个世界就是感觉经验的逻辑构造。
大约从1933年起,卡尔纳普等人开始转向了纽拉特所倡导的物理主义观点。物理主义认为,科学知识的基础不应当是个人的感觉经验,而应当是人人都可以观察到的物理对象。因此构成科学知识的命题不应当是主观的感觉命题,而应当是表述物理事件的记录命题。物理主义强调要建立“统一的科学”。统一的科学不是指科学的所有分支的对象都属于同一种类,而是意味着“科学的各个分支的名词是逻辑地一致的”。也就是说,统一的科学应建立在统一的语言的基础上。物理主义主张用物理语言作为一切科学的普遍语言。所谓物理语言,是指描述物理事件的语言,由于物理事件是处在一定的时空中的,因此物理语言也就是对物理事件时空点的描述。物理语言的特点在于使用度量概念,如温度、速度、体积等等。物理主义之所以主张用物理语言作为一切科学的普遍语言,是因为它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主体间性,即主体之间可以共同了解、互相交流。其二是普遍性,即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可以用这种语言来表述。卡尔纳普说,科学语言的任何分支的每个句子都是与物理语言的某个句子对等的,所以一切经验科学都可以在不改变其内容的情况下翻译成物理语言。
物理主义认为,以感觉经验为基础的现象主义是“方法论的唯我论”,而以物理对象为基础的物理主义则是“方法论的唯物论”。其实,仅就方法论而言,现象主义和物理主义都是立足于唯心主义的,只是前者以经验主义为特征,后者以约定主义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