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手阳明大肠经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36页(1555字)

【循行分布与所过腧穴、交会经脉】

大肠手阳明的经脉:起于食指内端的商阳穴,上承手太阴肺经的脉气,沿食指内(桡)侧上行过二间、三间穴,出两骨(第一、二掌骨)之间的合谷穴,上入两筋(拇长、短伸肌腱)间的阳溪穴,沿前臂外侧上廉(桡侧)过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等穴,进入肘关节外侧,历曲池、肘髎二穴,上臂外侧前面,经手五里,在臂臑(手阳明、阳维之会)穴和阳维脉相会,向后别络手少阳经在臑会(手阳明之络),上肩前部在肩髃(手阳明、阳蹻之会)、巨骨(手阳明、阳蹻之会)穴与阳蹻脉相会,折后会手太阳与手足少阳于秉风(手阳明、太阳、手足少阳之会)穴,向上出于柱骨(颈项根部——第七颈椎)之会上督脉的大椎(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穴与诸阳经交会,下入缺盆(锁骨上窝),进入体腔络于肺脏,下穿横膈,属于大肠。

它的支脉:从缺盆上行颈部过天鼎、扶突二穴,上穿面颊,入下齿中,再复出来,挟口吻旁,会足阳明、阳蹻脉于地仓(手足阳明、阳蹻之会)穴,交足阳明、督脉于人中部的水沟(督脉、手足阳明之会)穴,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相交贯过,上夹鼻孔旁过口禾髎,在迎香(手足阳明之会)穴接足阳明胃经。

另一条别脉:从足阳明经上的上巨虚穴入走大肠腑,然后上合于手阳明经(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与《灵枢·本输》)。

本经循行分布,见表2-20。

表2-20 本经循行所过腧穴表

【病候分类与析解】

1.病候分类 见表2-21。

表2-21 手阳明大肠经病候分类表

2.析解

(1)本外经病

颈肿:手阳明经上颈贯颊,脉气发生变动,气伤及形,而致颈肿。

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上臑外前廉,上肩。本经有病,经气不行,就会出现肩前臑痛。卫气不达,所以大指次指不用。

脉所过者热肿:若本经邪气盛实,郁而化火,则沿脉所过处会发生局部灼热;邪伤形,血壅气滞,就会红肿。

(2)有关器官病

齿痛:手阳明之脉入下齿中,脉气变动,齿部经气不通,所以发生齿痛。

目黄:手阳明主津液,若热郁大肠,津液内伤,热郁蒸熏,所以发生目黄。

口干:手阳明经病,津液不足而致。

鼽衄:手阳明经之脉上挟鼻孔,脉病鼻窍虚寒,就会发生鼻流清涕,如果津液干枯,虚热内郁,灼伤细络,就会鼻中出血。

喉痹:手阳明经之脉循颈,热郁喉嗌,脉病津液内伤,所以发生咽喉肿痛的喉痹病。

(3)其他病

寒栗不复: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肺主皮毛而居一身之表,阳明表阳之气不足,故见发冷战抖,甚至难以回复。

上一篇:手太阴肺经 下一篇:中国针灸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