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麻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421页(1536字)

麻木是指肌肤、肢体发麻,甚或全然不知痛痒的一类病症,亦称“不仁”。多种结缔组织、营养障碍、周围血管病变及其他疾病(如急慢性感染、肿瘤)所发生的多种神经炎、周围神经损害和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出现麻木症状。

【发病因素】

麻木总属气血的病变,以气血亏虚为本,风寒湿邪及痰、瘀为标。可因血不充肤,或气血凝滞,痰瘀交阻经络而成。古人尚有麻为气虚,木为痰阻之说。

【辨证分型】

麻木是一个症状,多出现在其他疾病之中。由于原发病情况不一,故全身症状各异。麻木一般多发生在四肢,或手指、足趾,也有仅见于面部一侧或舌根等部位。临床上可根据麻木出现的部位,结合整体进行辨证,一般可分为气血亏虚、痰浊内阻和气滞血瘀等证型。

【治疗】

治则: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1.体针 取穴:参照痹证取穴,如属手指、足趾麻木者,可取八邪、合谷、八风、行间,同时在手指端、足趾端以三棱针点刺,挤出少许血液,也可取十二井穴以三棱针点刺出血。配穴:气血亏虚取大椎、肝俞、气海。痰浊内阻取内关、足三里、丰隆。气滞血瘀取四关、膈俞。方法:毫针刺。

2.灸法 取穴:同“体针”。方法:针刺后温针3-5壮,或在麻木部位局部穴位或阿是穴用隔姜灸(或附子饼灸)3-5壮。

3.皮肤针 取穴:以麻木区域为叩刺重点,在其周围由近及远循经络路线作叩刺。方法:每日或隔日1次,30次为一疗程。麻木较重者,可以皮肤针重叩麻木区,或以三棱针在麻木区作多处点刺,使之出血,然后拔罐。

4.水针 取穴:参照痹证取穴。方法:选用当归、丹参、野木瓜、黄芪注射液其中的一种,根据麻木部位,选取2-4个穴位,每穴注射0.5-1毫升,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古代文献选录】

《神应经·手足腰腋部》:“手臂麻木不仁:天井、曲池、外关、经渠、支沟、阳溪、腕骨、上廉、合谷。”

《针灸大全·席弘赋》:“更向太冲须引气,指头麻木自轻飘。”

《针灸大成》卷九:“第三十九、手臂麻木不仁:肩髃、曲池、合谷……复刺后穴:肩井、列缺。”“第四十九、两足麻木:阳辅、阳交、绝骨、行间……复针后穴:昆仑、绝骨、丘墟。”“第一百五十一、四肢麻木:肩髃、曲池、合谷、腕骨、风市、昆仑、行间、三里、绝骨、委中、通里、阳陵泉(此症宜补多泻少)。”

《针灸大成·中风瘫痪针灸秘诀》:“中风脚腿麻木,冷痹冷痛:阳陵。”

【备注】

针灸治疗麻木有较好的效果。麻为木之始,木为麻之甚,此证初起,多以麻为主证,如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则可由麻而致木。麻木一般多由原发病灶引起,因此必须进行鉴别诊断。临床上单侧肢体麻木乏力,或中年人但觉大拇指发麻或不仁,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往往是中风先兆的征象,必须予以高度警惕。

上一篇:痹证 下一篇:中国针灸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