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耳鸣耳聋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548页(2101字)

自觉耳内有声,多为蝉鸣样鸣响者谓耳鸣,重听或失听者谓耳聋。耳聋始发多见于儿童,耳鸣伴耳聋始发多见于老人。现代医学中的先天性耳聋、药物性(如链霉素中毒等)耳聋、癔病性耳聋、噪音性耳聋及老年性耳鸣耳聋等均与本症相关。

【发病因素】

禀赋不足,摄音之职失司;或邪毒攻耳,机巧被扰;或暴怒惊恐,肝胆气火暴盛,循经上扰耳窍;或恶音扰耳,耳窍失聪;或肾气衰败,精气不得上承,耳窍失于滋养等都能导致耳鸣耳聋。

【辨证分型】

凡起病急,突然暴聋,鸣声隆隆不绝于耳,或兼有烦躁易怒,头胀面赤,口苦咽干,暖气频作,脉弦实者为实证;若起病缓慢,耳鸣较轻,断断续续,耳聋进展亦慢,劳累时症情加重,或伴有头昏目花,腰膝痠软,脉细弱者为虚证。

【治疗】

治则:疏理少阳经气,宣通耳部机窍。

1.体针 取穴:完谷、听宫、中渚。肝胆火旺者加行间、阳辅、率谷;肾虚者加复溜。方法:前三穴用导气法,后数穴用捻转补泻,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停针1周后续针。

2.灸法 取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完骨及外耳道。方法:取药艾条点燃,采用悬灸法,每次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电针 取穴:听宫、翳风、听会、耳门。方法:进针得气后,将针柄连于电针治疗仪,用连续波,频率为80次/分,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4.头针 取穴:晕听区。方法:针刺后行提插泻法3分钟,留针1-2小时,每隔半小时运针3分钟,每日1次。

5.耳针 取穴:肾、肝、胆、神门、内耳、外耳、皮质下、缘中。方法:每次辨证选取4-6穴,针刺后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现代临床举例】

(1)张氏等采用辅酶A50万单位加维生素B12 0.1毫克注射听宫、听会、翳风、瘈脉等穴(均患侧),每次选1穴,轮换运用,治疗感音性耳聋48例。结果显效12例,进步10例,无效26例。(张仲芳等,上海针灸杂志,1982;(4):10)

(2)申氏等针刺下都穴治疗耳鸣患者204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1%。(申健等,黑江中医药,1989;(3):37)

(3)张氏等以针灸治疗为主配合中药丹参、维生素、能量合剂、激素等,治疗20例暴聋,针灸取翳风、听宫,配率谷、瘈脉、风池等,平针法,治疗疗程二个月以上,结果有效16例。(张舒雁等,针灸临床杂志,1995;(8):6)

(4)吴氏等治疗耳聋,取耳穴“内耳”点刺放血,获得疗效。(吴等,北京中医,1998;(3):35)

【古代文献选录】

《千金要方》卷三十:“上关、下关、四白、百会、颅息、翳风、耳门、颔厌、天窗、阳溪、关冲、掖门、中渚,主耳痛鸣聋。”“天容、听会、听宫、中渚,主聋嘈嘈若蝉鸣。”“腕骨、阳谷、肩贞、窍阴、侠溪,主颔痛引耳嘈嘈,耳鸣无所闻。”

《千金翼方》卷二十六:“耳风聋雷鸣,灸阳维五十壮,在耳后引耳令前絃絃筋上是。”

《济生拔粹》卷三:“治耳聋耳鸣,刺手少阳经翳风二穴……令病人揲钱二十四文口咬,侧卧取之,针透口中,令病人闭口鼻摇头,其怒气从耳中出,次针足少阳经听会二穴。”

《针灸大成·玉龙歌》:“耳聋之症不闻声,痛痒蝉鸣不快情,红肿生疮须用泻,宜从听会用针行。”

【备注】

(1)针刺对耳鸣效果较好,对耳聋效果相对较差,关键是有否残余听力,残余听力多则效果好,少则较差。但疗程较长,进展缓慢,需长期坚持治疗。治疗期间随着效果的出现,要结合语言训练。对老年性耳聋最好能结合中药治疗。

(2)本病以预防为主,特别应加强幼儿保健措施,防止上呼吸道感染。一旦感染,尽量不用对听力有影响的链霉素之类的药物,以杜绝产生耳聋。

上一篇:麦粒肿 下一篇:中国针灸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