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青盲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535页(2140字)

眼外观无异常,一如常人,但自觉视力缓慢下降,终至不辨明暗,盲无所见者为青盲。本病多从视瞻昏渺、高风内障、青风内障等瞳神疾病演变而来,也可由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头眼部外伤引起。本病与视神经萎缩等病相关。

【发病因素】

肝肾不足,阴精耗损不能上荣;心营暗耗,神气虚散,久病虚羸,脾气虚弱;肝气郁结或头眼部击仆震荡,气血瘀滞。

【辨证分型】

初起视物昏渺,蒙昧不清,或眼前阴影一片,呈现青绿蓝碧或赤黄之色。日久失治,而至不辨人物,不分明暗。肝肾亏损者多见眼中干涩、头晕、耳鸣、遗精、腰痠膝软、舌质红、脉细;心营亏虚者多见眩晕、心悸、健忘、难寐、舌淡、脉虚细;肝气郁结者多伴头昏目胀、胸胁胀满、苔薄黄、脉弦或带数。

【治疗】

治则:通络明目,补益肝肾,滋养心脾,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1.体针 取穴:承泣、睛明、球后、瞳子髎、风池、合谷、足三里、肝俞、肾俞。肝肾亏损加肝俞、肾俞、三阴交;心营亏虚加心俞、神门;肝气郁结加内关、太冲、光明。方法:每次取4-5穴,宜适当深刺。刺球后穴,须沿眼眶壁缓缓刺入,稍向眼眶中心方向斜刺1.5寸,进针后不宜捻转,出针时用干棉球加压以防出血;风池穴刺入后,可作捻转以加强刺激,针尖向喉结。其他穴用针刺补法。留针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20次为一疗程。

2.水针 取穴:承泣、球后。配穴:风池、大椎、哑门。方法:每次轮流选用主、配穴各1个,主穴注射维生素B12 0.5毫升,配穴注射乙酰谷酰胺1-2毫升。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3.头针 取穴:视区。方法:沿头皮向下刺1寸,接电疗仪,频率240次/分,10分钟后交换电极1次,电疗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4.耳针 取穴:眼、目1、目2、肝、肾、皮质下、枕。方法:将针刺入,用中刺激,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也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自行按压3-4次,每次每穴按压20-30下,3日换一次药籽,20日为一疗程。

【现代临床举例】

(1)取睛明、球后。气虚配足三里、曲池、合谷;气阴两虚配太冲、蠡沟透光明。针刺时,患者平卧,主穴选用40毫米或75毫米毫针,直刺25-60毫米,平补平泻,快速进针,均以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3个月为一疗程。(王庆文等,中国针灸配穴疗法,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02)

(2)水针疗法治疗本证:取①球后;②风池、光明。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穴注射胎盘组织液0.2-0.3毫升,每周2次,10次一个疗程,休息1周,再行第二疗程。(王雪苔等,中国针灸大全,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42)

(3)李氏等用刺入式氦-氖激光针灸仪治疗视神经萎缩39眼。取主穴:球后、翳明;配穴:内睛明、瞳子髎、光明、三阴交。方法:用JGE-1型氦-氖激光针灸仪2毫瓦光针的针尖调整至红光集中于一点,将光针刺入穴位内,得气后留针10分钟,每次取主穴1个,配穴1-2个,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效显着者11眼,进步者19眼,无效者9眼。(李桂森等,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0;(2):201)

【古代文献选录】

《千金要方》卷三十:“商阳、巨髎、上关、承光、瞳子髎、络却主青盲无所见。”

《太平圣惠方》卷一百:“小儿目涩怕明,状如青盲,灸中渚二穴各一壮。”

《神应经·耳目部》:“青盲无所见:肝俞、商阳(左取右,右取左)。”

《东医宝鉴》卷一:“青盲,灸巨髎;又取肝俞、命门、商阳。”

【备注】

(1)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一般儿童期发病的,以炎症和肿瘤引起为主;中青年发病的,以遗传性、视神经炎、外伤等为主;老年发病的,以青光眼、血管病变为主。

(2)针灸治疗青盲有一定疗效,疗效与病程长短、视功能受害程度有密切关系。初期及视功能受害轻浅者,疗效较好。治疗本病患者和医生都需要有耐心,治疗过程需要维持较长的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

上一篇:鼻炎 下一篇:中国针灸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