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制盐工业手册

工艺过程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制盐工业手册》第1739页(3051字)

氯化钙法生产氯化钡的工艺流程分破碎及配料、煅烧、浸取和浓缩等工序。见图6-11-1。

图6-11-1 氯化钙法制氯化钡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1.破碎及配料 重晶石经颚式破碎机粗碎,再送入锤式破碎机细碎,形成粒径小于0.35mm粉末,送入储料斗中。

烟煤块直径经锤式破碎机细碎,形成粒径小于4mm煤粉,再送入储煤料斗。

重晶石粉和煤粉经圆盘配料机混合,控制重晶石粉和煤粉的重量比为3∶1;再经螺旋混合均匀,使呈瓦灰色,最后送入储料仓待用。

2.煅烧 煅烧炉有反射炉和回转炉两种。燃料为天然气或煤炭,天然气用简易无焰燃烧器配风燃烧,煤炭用鼓风机鼓风燃烧。

煅烧时,点燃天然气,将反射炉逐步加热升温。第一、二、三个炉膛的反应温度分别为:1,100~1,200℃,800~1,000℃,600~800℃。炉温达到反应温度后,将一定数量已配好的重晶石粉和煤粉混合料,从二炉膛上面的进料口加入到二炉膛,并扒成一道堰;随即将高位桶中的制溴母液按定量放入三炉膛。随着炉料温度升高,混合料表层煤粉逐渐燃烧,少部分硫酸钡被还原成硫化钡。三炉膛内的制溴母液受热后强烈沸腾,水分迅速蒸发;当沸腾现象逐渐停止、水分蒸发近干时,用耙将混合料及近干的制溴母液搅拌均匀,继续预热、煅烧;待炉料烧成半融状态后,扒入第一炉膛内再煅烧。

在煅烧过程中,为了尽快将炉料烧成熔融状态,使反应完全,需将炉料搅深、搅透、搅转。每烧一炉,一般搅二次,可根据炉料燃烧的情况而定。随着炉温的提高,炉料逐渐熔化;温度升到800~900℃以上,炉料大量熔化,并开始产生强烈沸腾现象,反应显着发生;温度升到1200℃时,全部炉料呈熔融状态。待炉料发亮(黄红色),熔体收缩,反应基本终止。炉料在第一炉膛内煅烧时间约为30min。然后将烧好的煅料熔体从炉口扒入铁制斗车内,运至浸取池旁倒出,稍冷后投入浸取池内浸取。

在整个煅烧过程中,为提高煅烧炉的生产能力,3个炉膛连续作业。

回转炉有间隙的和连续的两种,采用间隙的需将使用原料一次投入炉内,在炉体转动情况下煅烧,反应物料随炉体转动和重力作用不断翻转,达自行均匀搅拌目的。其变化过程与在反射炉内基本一样,不过整个炉膛内都是转化反应区。连续回转炉是使进、出料连续化,这就进一步提高机械化程度和生产能力,并减轻劳动负荷;不过采用的生产方法是盐酸法,先制硫化钡,再与盐酸反应制备氯化钡。

实践表明,煅料含氯化钡47~50%时,煅料熔块较为疏松多孔,氯化钡的浸取率最高。

3、浸取 利用溶剂从固体混合物中提取可溶物的操作。在氯化钡的生产过程中,是用水作溶剂,从固态混合物——煅料中将可溶的氯化钡等溶于水中。

提高浸取效果的有效措施是:煅料粉碎细度适当,提高浸取温度,加强搅拌,逆流浸取。

浸取的工艺过程 煅料一般含氯化钡45~50%,硫化钡3~4%以及其他杂质。

煅料进入浸取池前,需先在离池底20cm高处放置枕木,上铺篾笆,作为过滤板;将篾笆打扫干净,以免阻塞浸取液的流出。

原料纯度不同,浸取操作也有区别。以高质量重晶石为原料的煅料,冷后呈“疏散状”,采用热料浸取,每次浸几分钟,约浸4~5次,流水作业进行。第一次浸取液浓度可达34~35°Bé,随着浸取次数的增加,浓度逐渐降至18~20°Bé;将几次浸取液混合,浓度为27~28°Bé,即可蒸发浓缩。浸取液浓度小于18°Bé的,作为“淡水”,用以浸取新煅料,依次循环操作。

以较低质量重晶石为原料的煅料,出炉时是“清液状”,冷后呈块状,硬度大,浸取难。正常情况下,第一、二次用淡水浸取半小时后,浓度才能达31~32°Bé,其用水量大于高质量重晶石煅料约三分之一;低质量重晶石煅料是冷料,用热水浸取,常以沸水浸取头次,各次浸取液混合后,其浓度为26~27°Bé,即可蒸发浓缩。

第一次浸取液若呈绿豆色,表示正常;若呈黄色,表示硫含量高,系制溴母液的加入量较少或煅烧时搅拌不良所致,需通过浓卤塔脱硫处理或加盐酸除硫。

浸取液的组成:氯化钡280~320g/L,硫化合物(以硫计)0.2~0.5g/L,氯化钙20~25g/L。如加盐酸分离其中的硫,其化学反应式为:

2HCl+Ba(SH)2→BaCl2+2H2S↑

浓度为28°Bé的浸取液,pH值一般为12~13;加盐酸时,控制其pH值至7~8即可。

煅料的浸取,有的工厂采用机械操作:将细的煅料用60~80℃的热水浸取;浸取过程中,用直接蒸汽保持较高的温度;使用的浸取器有立式搅拌槽、卧式螺旋搅拌槽、转筒浸取器以及转鼓浸取器等。

4.蒸发浓缩(含结晶、干燥) 将脱硫后的浸取液泵入澄清池内澄清,再入滤槽过滤,除去不溶杂质,然后进行蒸发浓缩。此时溶液颜色应呈绿豆色,pH值为8左右。若溶液呈黄色,硫含量偏高,需再加盐酸除硫;如加盐酸过量,晶析的二水氯化钡带黄色,需用白水洗涤。

高质量重晶石为原料的浸取液进入蒸发器时,浓度一般为28~30°Bé,含氯化钡320g/L左右;低质量重晶石为原料的浸取液进入蒸发器时,浓度一般为26~27°Bé,含氯化钡270~280g/L。在蒸发器内料液开始沸腾温度为102~103℃;继续蒸发,料液温度至106~107℃时,浓度为33~34°Bé;排入滤桶,再次滤去不溶物,然后放入结晶池冷却结晶。在冷至70~80℃时氯化钡开始大量结晶,一直冷至室温。

浸取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后的母液为一次母液。一次母液再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二次母液。依次循环,得三、四、五次母液;有时一、二次母液,三、四次母液合并后再蒸发浓缩。一般蒸发浓缩4~5次,直至母液中氯化钡含量降至20~30g/L时为止。此制钡母液作为提制锂、锶、铷和铯等盐类的原料。

二水氯化钡晶体经离心脱水后,一般采用热空气在回转干燥筒中进行干燥,温度应在110℃以下,最高不能超过113℃,避免部分氯化钡因过热而失去结晶水。

干燥后的二水氯化钡经粉碎、过筛、包装,即得二水氯化钡成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