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二醇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食品添加剂手册》第258页(1958字)
别名 1,2-丙二醇
编码 GB 18.004;INS 1520
化学结构
CH3CH(OH)CH2OH
C3H8O2 相对分子质量 76.10
性状 为无色、清亮、透明粘稠液体,无臭,略有辛辣味和甜味,外观与甘油相似,有吸湿性。能与水、醇等多数有机溶剂任意混合。对光、热稳定,有可燃性。可溶解于挥发性油类,但与油脂不能混合。相对密度1.035~1.039,沸点187.3℃,燃点4210℃,粘度0.056Pa·s(20℃),流动点-56℃。
制法
(1)由丙烯与氯水反应生成丙氯仲醇,再用碳酸钠溶液水解而得。
(2)由丙烷氧化成环氧丙烷,再用盐酸水解而得。
质量标准
鉴别方法
(1)红外吸收光谱鉴别。
(2)向1mL本品中加入500mg硫酸氢钾,并缓缓加热,有果香味释出。继续加热至干燥时,感觉不到强烈辛辣的丙烯醛气味。
(3)将本品500mg与三苯甲基氯甲烷3.6g和吡啶5mL混合,在蒸汽浴上的回流冷凝器中加热1h,冷却。在100mL温热的丙酮中溶解此混合物,加入活性炭100mg并搅拌均匀。过滤,将滤液蒸发至约50mL,在冰箱中静置过度。滤出晶体,再次结晶3次以除掉吡啶,在气流中干燥。这样获得的晶体约于176℃熔化。
毒理学依据
1.LD50 小鼠口服22~23mg/kg(bw)。
大鼠口服21.0~33.5mg/kg(bw)。
2.GRAS FDA-21CFR 184.1666。
3.ADI 0~25mg/kg(bw)(FAO/WHO,1994)。
使用 稳定和凝固剂、溶剂、湿润剂。
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1996)规定:用于糕点,最大用量为3.0g/kg。
(2)日本规定:生面条中用量少于或等于2%;饺子皮、烧麦皮、春卷皮、馄饨皮中用量少于或等于1.2%;其它食品中用量少于或等于0.6%。
(3)FAO/WHO(1984)规定:用于酪农干酪、稀奶油混合物,用量为5g/kg(单用或与其它载体稳定剂合用)。
(4)实际使用参考:
①本品主要用作难溶于水的防腐剂、色素、香料、抗氧化剂等的溶剂。使用时将它们用本品溶解后,再加到食品中去。可用作香草豆、焙炒咖啡豆、天然香料等的萃取溶剂。也可作为糖果、面包、包装肉类、干酪等的保湿剂、柔软剂。
②加工面条添加本品,能增加弹性,防止面条干燥崩裂,增加光泽,添加量为面粉的2%~3%。
③加工豆腐添加本品,可增加风味,增加白度,使油炸豆腐膨胀,并增加光泽。每公斤豆浆可加本品300g。
④本品有防腐作用,可作为罐头食品、果酱、腌制品、火腿、香肠等的防腐用。当本品的浓度在10%以上时,就可抑制霉菌繁殖。若与其它酸剂配合,更可增强其防腐效果。
⑤可作为抗冻液,对食品有防冻作用。本品的水溶液不易结冰,60%溶液在-57℃、40%溶液在-20℃、30%溶液在-13℃、10%溶液在-3℃,都不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