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各部的主要骨块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山大学出版社《临床人体解剖生理学》第87页(3042字)

(一)躯干骨

包括24块椎骨(vertebrae)、1块骶骨(sacrum)、1块尾骨(coccyx)、1块胸骨(sternum)和12对肋(ribs)。它们分别参与脊柱(vertebral column)、骨性胸廓(thoracic cage)和骨盆(pelvis)的构成。

1.椎骨 幼年时为32或33块,分颈椎7、胸椎12、腰椎5、骶椎5、尾椎3~4。成年后5个骶椎长合成1块骶骨,3~4个尾椎长合成1块尾骨。

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由前部的椎体(vertebral body)和后部的椎弓(vertebral arch)两部分组成。椎体是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vertebral foramen)。各孔相通,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vertebral canal)。椎弓是弓形的骨板,椎体与椎弓相接的部分较细,称为椎弓根(pedicle of vertebral arch)。根的上、下缘各有一切迹称椎弓上切迹和下切迹(superior and inferior vertebral notch)。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两侧椎弓根向后扩展变宽,称椎弓板(lamina of vertebral arch),在中线会合。椎弓根和椎弓板共同组成椎弓(vertebral arch),由椎弓发出7个突起:棘突(spinous process)1个,伸向后方或后下方,尖端可在体表摸到;横突(transvers process)1对,伸向两侧,其中7个颈椎的横突有孔,称横突孔transverse foramen),有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关节突(articular process)2对,在椎弓根与椎板结合处分别向上、下方突出,即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superior and inferior articular process),相邻关节突构成关节突关节。

2.骶骨(sacrum) 由5个骶椎融合而成,16岁以前为5个分离骶椎,呈三角形,此骨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总体看,男性长而窄:女性的短而宽,以适应分娩需要。骶骨底位于上方,中部有椭圆形的体,其前缘突出称岬(promontory),女性骶骨岬是妇产科测量骨盆入口大小的重要标志之一。

3.胸骨(sternum) 位于胸前壁正中,从上至下可分柄、体和剑突三部分。其上缘中分凹曲称颈静脉切迹(jugular notch)或胸骨上切迹(suprasteral notch)。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sternal angle),可在体表摸到,两侧平对第二肋,是临床上计算肋骨和肋间序数的重要骨性标志。

4.肋(ribs) 由肋骨与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前端与胸骨连接,称真肋(true ribs)。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costal arch),称假肋(false ribs)。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floating ribs)。每条肋骨体(shaft of rib)内面下缘处有肋沟(costal groove),有肋间神经、血管经过。

(二)颅骨

位于脊柱上方,由23块颅骨组成(中耳的3对听小骨未计入)。除下颌骨和舌骨外,各骨相连成一个整体,对脑和感觉器官起保护和支持作用。按颅骨(skull)所在的位置,可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①脑颅(cerebral cranium)由8块骨组成,其中不成对的有额骨(frontal bone)、筛骨(ethmoid bone)、蝶骨(sphenoid bone)和枕骨(occipital bone),成对的有颞骨(temporalbone)和顶骨(parietal bone)。脑颅围成颅腔,容纳脑。②面颅(bones of facial cranium)有15块,其中单块的有下颌骨(mandible)、犁骨(vomer)、舌骨(hyoid bone),成对的有上颌骨(maxilla)、腭骨(palatine bone)、颧骨(zygomatic bone)、鼻骨(nasal bone)、泪骨(lacrimal bone)及下鼻甲(inferior nasal concha)。面颅骨围成眼眶(眶腔)(orbit)、骨性鼻腔(bone nasal cavity)和口腔(oral cavity),构成面的支架容纳视觉、嗅觉和味觉器官。

胎儿时期由于脑及感觉器官发育早,而咀嚼和呼吸器官,尤其是鼻旁窦,尚不发达,所以脑颅要比面颅大得多。新生儿面颅占全颅的1/8,而成人为1/4。新生儿时期颅顶各骨尚末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纤维结缔组织,称为颅囟(cranial fontanelle);其中较大的位于矢状缝前后,分别称前囟(额囟)(anterior fontanelle)和后囟(枕囟)(posterior fontanelle)(图3-4A)。前囟一般生后1岁半左右才闭合,后囟于生后不久即闭合。前囟闭合的早晚可作为婴儿发育的标志和颅内压测试的视窗。新生儿的颅盖只有一层骨板,一般于4岁开始逐渐分化为两层,至成年时达到最发达的地步,即内外板之间有明显的板障(diploe)。当牙萌出后,下颌角(angle of mandible)也随其发育而变小;而当老人牙脱落后,下颌角又变大。

图3-4 直接骨连结(A~C)

(三)上肢骨

左右对称,两侧共有锁骨(clavicula)(2)、肩胛骨(scapula)(2)、肱骨(humerus)(2)、桡骨(radius)(2)、尺骨(ulna)(2)、腕骨(carpal bones)(16)、掌骨(metacarpal bone)(10)和指骨(phalanges of fingers)(28)组成(图3-1)。

(四)下肢骨

同样为左右对称,两侧共有髋骨(hip bone)(2)、股骨 femur)(2)、髌骨(patella)(2)、胫骨(tibia)(2)、腓骨(fibula)(2)、跗骨(tarsal bones)(14)、跖骨(metatarsal bone)(10)和趾骨(phalanges of toes)(28)组成。髋骨一般16岁前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三骨之间由软骨结合(图3-1E),16岁后软骨逐渐骨化才融合为一骨(图3-1)。

图3-1 全身骨骼(A)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