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管壁的基本结构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山大学出版社《临床人体解剖生理学》第384页(1064字)
除口腔外,消化管壁均有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外膜四层(图9-2)。
图9-2 消化管壁基本结构模式图
(一)黏膜
消化管借口腔和肛门(mouth and anus)与外界环境相通。黏膜可作为分隔管腔与机体的屏障,并能选择性地吸收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黏膜(mucosa)由上皮、固有层(lamina propria)和黏膜肌(muscularis mucosae)组成。上皮视各段功能不同而异,口腔、咽、食管和肛门的上皮是复层扁平上皮,耐受摩擦,主要起保护作用;而以吸收和分泌为主要功能的胃、小肠和大肠的上皮是单层柱状上皮。
固有层由含丰富淋巴组织的细密结缔组织组成,内有与吸收营养物质有关的小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在胃、肠道还有大量小消化腺。
黏膜肌为薄层平滑肌,多呈内环(innercirucular layer)、外纵(outerlongitudinal layer)两层排列,其收缩可改变黏膜形状,促进腺体分泌和血液运行,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二)黏膜下层
黏膜下层(submucosa)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较大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在食管和十二指肠的黏膜下层分别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
(三)肌层
肌层(tunica muscularis)在口腔、咽、食管上段和肛门是骨骼肌,其余各层均为平滑肌,呈内环、外纵两层排列,其收缩有助于消化液与食物充分混合,有助于消化作用,并使食物向下推送。两肌层间有结缔组织,并见有肌间神经丛(myenteric(Auerbachs)plexus)。
(四)外膜
外膜(tunica adventitia)有纤维膜和浆膜两种,前者仅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见于咽、食道和大肠末端等处,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分界;后者除薄层结缔组织外,表面覆以间皮(mesothelium),如胃、小肠等,其表面光滑,利于胃肠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