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动物检疫手册

牛巴氏杆菌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动物检疫手册》第106页(1722字)

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突然发生高热和肺炎,有时表现急性胃肠炎和内脏的广泛出血。

【流行特点】黄牛、水牛及牦牛对本病的易感性最强,鹿也有易感性,的易感性次之。

本病一般为散发,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闷热、潮湿、多雨时期较多。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病原体存在于病畜全身各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其次为呼吸道和伤口传染。

【临床症状】潜伏期1-7天,临床上主要有以下3型。

急性败血型:多见于犊牛,体温突然上升至40℃以上,肌肉震颤、呼吸、脉搏显着加快,采食、反刍停止,鼻镜干燥,有浆液性或粘液脓涕,两眼流泪,结膜潮红,腹泻,粪中有时有粘液及血液。一般在一昼夜内死亡。

水肿型:多见于犊牛和水牛,一般病急,死亡率很高。病牛胸前及头颈部水肿,严重时可波及下腹,肿胀部硬而痛。舌、咽高度肿胀,眼红肿,流泪、流涎,呼吸困难,粘膜发绀,最后常因窒息或下痢虚脱致死,病程为12-36小时。

肺炎型:此型较多见,主要症状为咳嗽,初为干性带痛,后为湿性;呼吸困难发喘,鼻孔有粘液脓性鼻涕流出,叩诊胸部有实音区,并有疼痛反应;听诊有明显啰音,有的有胸膜摩擦音。后期有的腹泻,粪便带血,一般数天至两周内死亡,有的转为慢性。

此外还有肠炎型,以腹泻症状为主;慢性病例以慢性肺炎症状为主。

【病理剖检】本病的剖检特点是,败血型可见心外膜、某些浆膜、粘膜及内脏有广泛的出血点;淋巴结肿胀多汁,切面暗红色,有出血点;脾脏常不肿大。肺炎型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炎,胸腔内有大量纤维素性凝块和渗出液,胸膜有出血点和纤维素沉积,肺组织发生肝变,切面呈大理石样花纹。水肿型可见咽喉部和头颈部皮下水肿,有的扩展至胸前部。

【诊断】本病常在新引进牲畜的场地或长途运输的牛群中发生,诱因是天气突变。猝死病牛的出现,应意识到本病的发生。病牛高热,呼吸困难,头颈、胸腹部水肿,皮下组织、粘膜、浆膜出现普遍性的出血点等,为本病的重要症状及病理变化。根据此可作初步诊断。

(一)微生物学诊断 是确实可靠的诊断方法。可取心血、水肿液、各器官组织作涂片,用瑞氏染色或美蓝染色,镜检,见有多量的两极染色的杆菌即可确诊。必要时再作分离培养或取小白、家作动物接种试验(详见肺疫实验室诊断部分)。

(二)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炭疽、牛肺疫的区别。炭疽濒死时常有天然孔出血,血液凝固不良,呈暗紫色,死后尸僵不全,尸体迅速腐败,脾脏肿大等变化。牛肺炎型巴氏杆菌病与牛肺疫的鉴别较困难。巴氏杆菌病呈现全身性的浆膜、粘膜出血,肺大理石样病变不明显,淋巴结充血、出血;而牛肺疫病牛肺大理石样病变明显,淋巴结水肿,除胸部外,其他器官无变化。此外,牛肺疫病程长,药物治疗收效缓慢的特点,也有别于巴氏杆菌病。

【处理】

1.发现疑似病畜或病畜时,应立即隔离观察或治疗,场舍、用具应彻底消毒;无利用价值的慢性病畜最好及早宰杀处理。

2.牛、羊肌肉有病变时,肉尸、内脏与血液作工业用或销毁。

3.肌肉无病变或病变轻微者,割去病变局部,肉尸及内脏高温处理后食用,皮张经消毒处理后利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