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门诊兽医手册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门诊兽医手册》第79页(5346字)

(一)脱水程度 不同种类动物对脱水的耐受力差异甚大,如缺水占体重的5%以下时,并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骆驼缺水即使高达体重的25%,实际上仍没有不适的表现,驴和绵脱水即使高达体重30%,经合理救治后尚能生存。所以,兽医临床上对脱水程度的估计,不应一概而论。一般轻度脱水与中度脱水的主要区别在于皮肤弹性是否显着下降,而重度脱水时往往伴有明显休克的表现。

1.轻度脱水 体液丢失量约占体重的5%~6%以下,或细胞外液量的1/5。动物可表现为精神欠活跃,脉稍快而弱,口腔稍干、欲饮,尿量减少等。PCV增加约5%。

2.中度脱水 体液丢失量约占体重6%~8%,或约占细胞外液的1/3。动物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皮肤干燥弹性减弱,口干唾液少,眼窝下陷,眼球弹性下降,脉细弱,末梢循环不良,齿龈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约4~8s,肢端等末梢部位感凉,尿量少。PCV增加约5%~10%。

3.重度脱水 体液丢失量约占体重的10%~15%以上,或按占细胞外液量的1/2估算。除上述症状更为明显外,由于血容量更加减少,微循环灌流不足,动物可出现休克,四肢冰凉,血压明显下降,脉细弱甚或不感于手,可视黏膜淤紫,尿量显着减少甚或无尿等循环衰竭现象。PCV增加约10%以上。

(二)脱水类别及救治

1.低渗性脱水 体液的丢失以电解质为主,特别是盐类,细胞外液渗透压低于正常体液。

1)原因 见于严重腹泻、呕吐、反复洗胃、大量出汗、反复使用利尿剂以及大量放腹水或大面积烧伤等,使大量电解质丢失或单纯补充水分或葡萄糖液而未及时补充所丧失的电解质等。

2)特征 初期表现厌食、消化功能紊乱、软弱无力,尿量不减甚或增多,但尿比重下降;后期表现脉细速、血压下降、浅表静脉塌陷、少尿或无尿等循环衰竭症状以及酸中毒,并可由此导致氮质血症;严重时可引起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一系列临床表现。血钠值低于130mmol/L,严重时可低于100mmol/L。

3)输液原则 首先应恢复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增加体液渗透压,解除细胞内水胀。在病因治疗的同时,一般以补给等渗含钠液为主,必要时可根据缺钠的程度,适当补给3%~10%的高渗盐水;补钠的量可按下式估算:补Na+的mmol数=(140-血钠测定值)×体重×0.3。有脑水肿、肺水肿等表现时,在补Na+的同时,可酌量使用盐酸山莨菪碱加以控制;有酸中毒表现时,可同时补给含钠碱性液。应注意的是,高渗盐液治疗低渗脱水,特别是对轻度低渗脱水者,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急剧地增加血容量有导致心力衰竭而使动物发生死亡的危险。

4)注意事项 血钠偏低,不一定都是Na+的丢失过多。外伤引起的急性失血、大手术、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和脑部疾病可引起ADH分泌增加;在急性肾衰竭或尿毒症的少尿期大量补液;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时的腹水等,都可造成水的潴留大于钠的潴留,导致血钠下降。

2.高渗性脱水 以丧失水为主的脱水,电解质丢失相对地减少。

1)原因 水的摄入量不足(见于给水不足,或饮食欲减少、废绝、昏迷,口腔与咽喉炎症、食道炎症或阻塞、肿瘤等病例),排水量过多(见于中暑、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出汗、高温或大量使用利尿剂等),以及饲养管理性或各种医源性入盐过多。

2)特征 早期表现口渴喜饮,可视黏膜及口腔干燥,尿少、尿比重高;严重高渗性脱水的突出表现为细胞脱水症状,皮肤干燥无弹性,眼球深陷,显着口渴,进而体温升高、沉郁、昏迷或狂燥,严重可导致死亡。化验室检查,血钠值高于150mmol/L,Hb升高,PCV可达40%~80%。

3)输液原则 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按“高渗脱水补低渗”的治疗原则补给低渗液,补给液体的渗透压应以血钠上升的程度为依据,即血钠值越高,补给含钠液的浓度就越低。当血钠值大于170mmol/L时,一般可用1/5~1/6张液体补给。补液量的估算可任选下列方法之一(仅指累积损失量,不包括生理需要量与继续丢失量):补液量(L)=体重(kg)×脱水程度,或补液量(ml)=血钠实际上升值(mmol)×体重(kg)×3,或补液量(L)=体重(kg)×20%×4%×PCV实际上升值,式中20%指细胞外液量,PCV每上升1个刻度,则细胞外液约损失4%。

4)注意事项 由于高渗性脱水时,血浆渗透压高,一般血容量下降多不显着,因而静脉补液的速度不宜过快、过急,以免血容量迅速上升而加重心脏负担,或导致水分迅速弥散进入细胞内引起脑水肿或肺水肿。对入盐过多引起的高渗性脱水的治疗,应有别于一般的高渗性脱水,在使动物自由饮喝清水和静脉输注5%葡萄糖的同时,给予速尿等利尿剂,以加速体内电解质和水的排泄,预防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

3.等渗性脱水 丧失等渗体液,即丢失的水与电解质相于衡,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脱水类型。

1)原因 胃肠消化液的急性丢失、大面积烧伤的早期或大量排放胸、腹腔积液、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肾小管损伤等均可导致等渗性脱水。此外,也可由其他类型的脱水,经机体自身调节代偿后转化产生。

2)特征 动物既有口渴、口干、尿少等缺水症状,又有厌食、四肢软弱无力、木僵甚至昏迷等缺盐症状。血钠值在130~150mmol/L之间。严重时,可导致氮质血症和酸中毒;血容量严重不足时,血压下降,心搏弱而快,甚至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3)输液原则 病理现象虽表现为水与盐的等比例丢失,但由于从皮肤、呼吸蒸发的水不含电解质,所以输液的原则是“等渗性脱水补低渗,等渗不能补等渗”,一般以1/3~1/2张液补给。具体补液的量可参照高渗脱水的有关方法计算。

(三)钾的代谢紊乱

1.低钾血症 一般当动物血钾低于3.4mmol/L时,即可认为是低钾血症。任何动物只要能正常吃食,在生理状态下就不会缺K+。由于影响血钾代谢的原因较为复杂,血钾的高低有时并不能真正反应体内总体K+的水平。例如,输入葡萄糖、胰岛素、碱性液等,可使K+进入细胞而呈现低血钾,但机体总体K+并不缺乏;脱水使细胞外液浓缩、体液pH降低、软组织大面积损伤、肌红蛋白尿血症等,可使细胞内液中的K+释放到细胞外液中,导致机体总体K+缺乏,但血钾可能正常甚至稍高;有时可能与血样放置时间的长短有关。判断机体总体K+是否缺乏,要认真分析病史和临床表现。

1)原因 钾的摄入不足多见于长期不能进食而未补钾的病例;钾的丢失过多多见于各种原因所致腹泻、呕吐、胃肠麻痹等,使大量钾随消化液丢失,乳汁中含钾量很高,泌乳动物在不能进食时,应特别重视乳汁中K+的丢失。使用利尿剂后未及时补钾;长期或大剂量使用皮质激素,既不补钾又未限制钠盐摄入,或大量输给含钠液等,均可促进肾小管对钾的排泄;各种以肾小管损害为主的慢性肾炎及肾盂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2)特征 心肌兴奋性增高、心肌舒张不全,表现心音细弱,心率失常,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回流受阻,体表、末梢血管舒张,内脏淤血,血压下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下降,当血钾低于3mmol/L时,动物表现神情疲软、淡漠,对刺激反应迟钝,下唇松弛而使饮水困难,咬肌松弛而使咀嚼无力,四肢软弱无力,乳可卧地不起,犬可先呈后躯麻痹;当血钾低于2.5mmol/L时,动物多呈软瘫,卧地嗜睡,神志昏迷不清,但马属动物有的尚可站立,一旦卧地则心搏多迅速停止;此外,若呼吸肌受累,则动物表现呼吸困难甚或呼吸麻痹。消化功能紊乱,表现厌食,犬、可伴发呕吐,重症病例可表现为肠音消失、肠臌胀,幼龄动物可导致肠套叠或肠梗阻。低钾血症时间稍长,可因肾远曲小管H+排泌过多而导致碱中毒。

3)输液原则 积极处理原发病的同时,应及时补钾,特别对严重病例,切不能死搬“尿畅补钾”的原则,以免贻误抢救时机。对轻症病例且口服能吸收者,可用氯化钾粉稀释成10%以下浓度口服,大动物10~30g,中、小动物酌减,3次/d。氯化钾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大,特别在胃肠炎时,有引起小肠穿孔的可能,所以对合并有胃肠道炎症病例,可改用枸橼酸钾,其剂量、用法同氯化钾。对重症病例,特别是血钾值低于2.5mmol/L者,一般在100ml的10%葡萄糖液中加入10%氯化钾3ml,静脉滴注,大动物不超过5~10g/h,并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2h后重查一次血钾值,待心功能和全身状况有所改善后,降低含钾液的浓度和滴入速度,并加入适量胰岛素;伴随有酸中毒者,在补钾时可适当补碱,以促进K+进入细胞内。需补给10%氯化钾的毫升数,可酌按下式估算:需补10%氯化钾毫升数=体重(kg)×血K+实际下降值(mmol/L)×0.3/1.34(1.34为1ml10%氯化钾中含钾的毫摩尔数)。

2.高钾血症 血钾值高于5.6mmol/L时,一般可认为是高钾血症。注意,血钾值偏高不能说明是体钾的总量过多,如酸中毒、溶血、组织大面积挫伤等可促进K+从细胞内释出或与细胞外液中的H+等相交换;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脱水、血液浓缩等,其血钾值偏高,不但总体钾不多,甚或可能偏少。

1)原因

细胞内液中K+逸出或外移:酸中毒、组织缺氧等,可促进细胞内液中的K+外移;在高分解代谢状态下,如大面积烧伤、感染、饥饿、高烧、溶血或肌红蛋白血症等,由于组织细胞的大量破坏或糖元的分解代谢增强,其析出的钾离子将与氮和糖元的损失成正比。

钾的排泌障碍或减少:K+主要由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排泌,其排泌量与肾远曲小管内的尿流速度呈正相关,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少尿或无尿)或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均可导致钾的排泌障碍。此外,服用某些保钾利尿剂,如安体舒通、氨苯喋啶等,都可减少钾的排泌。

钾的摄入过量:如过量服用氯化钾、构橼酸钾或重复过量应用含钾药物,特别是静脉输注含钾液或大量输入库存血等。

2)特征 患病动物心搏徐缓和心律紊乱,极度疲倦和虚弱,动作迟钝;肌肉痛、肢体湿冷、黏膜苍白等类似缺血现象,特别是后肢和躯干部麻木、弛缓、肌腱反射消失,甚至发生软瘫。有时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心搏骤停,以至突然死亡。

3)输液原则 总的原则是立即停止钾盐的摄入,特别是静脉补钾时;迅速降低血钾浓度,及时处理原发病和改善、恢复肾功能。

静脉补给钙剂:一般可用10%葡萄糖酸钙或5%氯化钙直接作静脉注射,大动物用200~300ml,若注射后5~10min内病情无改善时,或虽有改善而复发者,可重复应用。若伴有低钠血症者,可同时补给相应的钠盐。

促进K+向细胞内转移和排泌:使用钙剂使心功能得到改善后,应及时使用碱液和葡萄糖、胰岛素制剂。当血钾值≥7mmol/L时,大动物静脉补给5%碳酸氢钠的量应不少于1000ml,在补碱后30min,可重新检测血液碱贮,若无明显碱中毒指征,则可减量重复使用;或以补碱和静注高渗葡萄糖液、胰岛素同时交替应用。但补碱、补糖只能暂时使细胞外液中的部分K+移入细胞内维持数小时,而难改变体钾的过量。

促进多余体钾的排泌:在肾功能尚好的情况下,经上述处理后,可使用速尿、双氢氯噻嗪或利尿酸等制剂,以抑制肾近曲小管对Na+、K+、Clˉ的重吸收,促进其随尿液排泄。若由于肾功能衰竭并经上述处理后仍不能排尿时,可考虑实施无钾液的透析疗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