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
书籍:门诊兽医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门诊兽医手册》第317页(820字)
(一)诊断要点
1.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猪对口蹄疫病毒特别具有易感性,多发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尤其春季达到高峰。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
2.以蹄部发生水疱和糜烂为特征。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不振、减食。继而在蹄冠、蹄叉、蹄踵发红,形成水疱和溃烂,有继发感染时,蹄壳可能脱落,病肢不能着地,病猪不愿行走,常卧地不起;有的在鼻盘、口腔、齿龈、舌、乳房也可见到水疱和烂斑。仔猪可因心肌炎和急性肠炎死亡,大猪多呈良性经过。
3.死亡仔猪剖检可见胃、小肠、大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心肌松软似煮熟样,切面有淡黄色斑或条纹,有“虎斑心”之称。
4.应与猪水疱病、猪水疱疹和猪水疱性口炎鉴别。
(二)防治
1.发现病猪,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疫情,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实行封锁,对污染的猪舍、环境及用具严格消毒,对病猪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2.蹄部病变,先用3%来苏儿洗净,而后涂擦龙胆紫、碘甘油;口腔病变,用清水、食醋或0.1%高锰酸钾液冲洗,溃烂面可涂鱼石脂软膏、1%~2%明矾或碘甘油;乳房病变,可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清洗,然后涂氧化锌鱼肝油或青霉素软膏等;小猪发生恶性口蹄疫时,静脉或腹腔注射5%葡萄糖盐水30~50ml,加维生素C50mg,皮下注射安钠咖0.26g。
3.平时做好预防工作,严禁从疫区购买生猪,必须购买时应严格检疫;常发本病的地区可用与该地流行同型的口蹄疫灭活苗免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