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门诊兽医手册

肝片形吸虫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门诊兽医手册》第409页(1049字)

(一)诊断要点

1.寄生于、鹿、骆驼等的肝脏和胆管。其发生与中间宿主——椎实螺密切相关,多发于低洼地、湖浸草滩、沼泽地带。干旱年份流行轻,多雨年份流行重,夏季为主要感染季节。

2.轻度感染往往不显症状,而幼畜即使寄生很少虫体也能呈现有害作用。急性型多见于羊,多发生于夏末和秋季,由于幼小虫体大量集中侵入而引起腹膜炎和创伤性肝炎,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偶有腹泻现象,有时突然死亡。慢性型最多见,此时虫体已寄居于胆管内,临床上表现为贫血和水肿,食欲不振,体态消瘦,衰弱,步行缓慢,产乳量显着减少,孕畜流产,严重时极度消瘦而死亡。

3.病理剖检,急性病例肝肿大、质软,包膜有纤维素沉积,有2~5mm长的暗红色虫道,虫道有凝固的血液和很小的童虫;腹腔中有血色的液体,有腹膜炎病变。慢性病例肝实质萎缩、退色、变硬,胆管肥厚、扩张呈绳索样突出于肝表面,胆管内壁粗糙,内含大量血性黏液和虫体及黑褐色或黄褐色磷酸盐结石。

4.生前诊断常采用水洗沉淀法检查虫卵。也可采用皮内变态反应、间接血凝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诊断。

(二)防治

1.疫区每年春、秋各驱虫1次,常用药品有:碘醚柳胺(重碘柳胺),对肝片形吸虫6周龄以上的童虫和成虫有较好效果,每千克体重7.5mg,灌服;三氯苯唑,对肝片形吸虫1周龄童虫和成虫有效,牛每千克体重12mg,羊每千克体重10mg,灌服;溴酚磷每千克体重12mg,1次口服,对肝片形吸虫童虫及成虫均有效;5%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牛每千克体重2.5~5mg,羊每千克体重5~10mg,皮下或肌肉注射;5%氯氰碘柳胺钠悬浮液,牛5mg,羊每千克体重10mg,口服;双乙酰胺苯氧醚,黄牛每千克体重75~100mg,绵羊每千克体重80~120mg,1次口服,对童虫效果较好,伴随虫龄的增长,药效降低;硝氯酚,牛每千克体重5~8mg,羊每千克体重4~6mg,1次口服,对成虫有效;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20mg,口服,对成虫有效。

2.粪便发酵处理,杀死虫卵,对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尤应严格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