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番茄叶霉病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327页(2678字)

番茄叶霉病(Cladosporium fulvum)由半知菌亚门真菌黄枝孢菌侵染所致。在全国菜区内都有分布,是主要保护地番茄栽培上常发的重要病害。病菌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越冬,也能以菌丝块或菌丝体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下年度随播种带病的种子引起田间初次发病或由遗留在田间的病残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引起初次侵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株上反复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造成多次再次侵染。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9~34℃,最适发病环境为温度20~25℃,相对湿度95%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封行至坐果期。发病潜育期5~10天。阴雨天气、光照不足、温室或棚内空气不流通、湿度过大,温度在20~28℃范围内波动,从始发病到盛期只需12~15天。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苗期病害系统调查

1.1.1 调查时间

出苗后10~15天开始至定植前5天。

1.1.2 调查方法

选地势较低、重茬老苗床或品种抗病性较弱的利于苗期早发病的苗床2~3个,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5天调查1次。每点定株20株,共取样100株,调查株发病率。将各类型秧苗调查的株发病率结果汇总填入表6-23。

表6-23 番茄秧苗叶霉病消长调查记载表

1.2 大田病情系统调查

1.2.1 调查时间 春番茄自定植10天后开始,至番茄采收前10天结束。

1.2.2 调查方法 选早、中、晚茬口、主栽品种及利于发病的地势低、种植密度高的类型田各2~3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5天1次。每点定株20株,共取样100株,调查株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将每次调查的株发病率、病情指数等消长结果汇总填入表6-24。

表6-24 番茄叶霉病大田系统调查记载表

1.3 大田病情巡回普查

1.3.1 调查时间 春番茄定植后25天至番茄采收前10天。

1.3.2 调查方法

选早、中、晚茬口的主栽品种类型田各2~3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5天1次,每点定株20株,共取样100株,调查株发病率。将大田病情巡回普查结果按普查面积、发生程度的分级汇总填入表6-25。

表6-25 番茄叶霉病大田病情普查结果汇总记载表

2 预测预报方法

2.1 病情趋势预报

早春主要根据苗期、定植后的发病率、寒流程度与次数、中长期天气预报的雨量与日照时数多少推测预报发生趋势。

2.2 短期防治预报

根据当前的发病率、病情指数、近期天气有无连续阴雨的情况,在雨前发布防治预报。

3 测报参考资料

3.1 病情指数分级标准

◆0级:全株无病;

◆1级:全株有少数叶片发病,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4以下;

◆2级:发病的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4~1/2以下;

◆3级:发病的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2~3/4,少数叶片出现枯黄现象;

◆4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3/4以上,1/4叶片出现枯黄、枯死现象。

3.2 普查分级

大田病情巡回普查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株发病率≤25%;

◆2级:株发病率25.1%~50%;

◆3级:株发病率50.1%~75%;

◆4级:株发病率≥75.1%。

3.3 防治适期

在番茄早、晚茬口的各主栽品种的叶霉病株发病率3%~5%的初始发生期为防治适期。

3.4 番茄叶霉病潜育期与温度的关系

3.5 番茄叶霉病的适宜发病条件

温湿度:平均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

病菌孢子萌发温度范围:5~30℃,最适15~22℃。

病菌侵入寄主温度范围:10~28℃,最适16~25℃。

孢子形成温度范围:10~28℃,最适17~25℃。

3.6 番茄叶霉病发生程度测报预警参考

注:上海市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200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