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芽瘿蚊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559页(3509字)

为害桑树的瘿蚊均属双翅目,瘿蚊科(Cecidomyidae)。其中为害桑芽的瘿蚊主要有桑橙瘿蚊(Diplosis mori Yokoyama)和桑瘿蚊(Contarinia sp.)两种。

近年,为害桑芽的瘿蚊在浙江、江苏、安徽、四川、广东、云南、山东、河北等主要蚕桑产区普遍发生,为害严重。其中桑橙瘿蚊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国内几乎遍及浙江西北部的全部丘陵桑园和安徽、江苏、山东等省,有继续扩大蔓延之势。桑瘿蚊国内主要分布于广东。上述两种瘿蚊幼虫寄生顶芽幼叶间,以口器锉伤顶芽组织,吸食汁液,造成顶芽弯曲、凋萎、发黑、脱落、枝条封顶。连续为害后,使桑树侧枝丛生,分档开叉,枝条变短,造成桑叶减产。由于防治困难,对夏秋季桑树生长影响极大。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发育进度和虫口密度调查

桑橙瘿蚊发育进度和虫口密度调查,主要采用土壤淘洗和剥查桑芽内幼虫的方法。一般,土壤淘洗花工大,各调查样点得到的虫口密度变异大,但可在幼虫为害桑芽前监测桑橙瘿蚊的发育进度,进行幼虫为害的前期预测,且得到的均为老熟幼虫,生活力较强,适宜进行室内饲养观察;剥芽调查简便,各样点虫口密度变异小,调查数据准确,适合桑橙瘿蚊的系统观察。调查获得的数据可用于桑橙瘿蚊的中期预报。

1.2 越冬调查

每年11月底左右,在老熟幼虫已弹跳入土,并结成囊包后和翌年3~4月间各进行1次。采用土壤淘洗的方法进行。选择本年度桑橙瘿蚊(特别是后期)为害严重的类型桑园2~3块,每块桑园随机调查10个样方,每样方选择土壤潮湿处的重害株,在主干附近划取0.1m2的面积,取样框内15cm深的土壤,切去表面植物残渣后放入水桶内加水搅拌,直至成为较稀泥浆水,然后将泥水倒入上为1mm、下为0.5mm孔径的两只重叠放置的土壤筛中过滤,泥土堵塞筛孔时,要随时用清水淋洗筛面,并清除各种残渣。过筛后,取下层筛放入水下,再行漂洗,除去浮渣,用水摊平仔细检查筛面残留物,用毛笔尖挑出桑橙瘿蚊休眠体、幼虫等分别记载填入调查表8-117。淘得的虫体放入洁净培养皿内,用蘸水棉球保湿,用做室内观察虫源。冬、春两次调查结束后,根据调查数据,计算越冬虫口密度和越冬存活率。根据室内越冬代幼虫发育进度,预测化蛹盛期。

表8-117 桑橙瘿蚊入土虫量(淘洗)调查表

1.3 发育进度调查

采用土壤淘洗、室内观察、摘芽剥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3.1 土壤淘洗 从4月中旬开始,选择去年桑橙瘿蚊重发的桑园1块,每隔3~5天调查1次。每次调查直到筛出30头以上的桑橙瘿蚊虫体为止,在调查表8-118上分别记载休眠体、幼虫、蛹的虫量,然后将查到的虫体放入培养皿继续观察发育进度,6月中旬以后,每隔10~15天调查1次,每次调查10个样区,将实查到的虫体分别记载于表8-117。土壤淘洗调查的方法同越冬调查。

表8-118 桑橙瘿蚊(室内)发育进度调查表

1.3.2 室内观察 主要进行桑橙瘿蚊的化蛹、羽化进度调查,将每次土壤淘洗到的桑橙瘿蚊休眠体和老熟幼虫分别置于经过消毒的培养皿内的滤纸上,加水湿润后加盖观察。每天将桑橙瘿蚊的化蛹数、羽化数、寄生数和死亡数分别记载于表8-118。根据调查数据预测桑橙瘿蚊的化蛹盛期和羽化盛期。调查后要注意随时加水保湿,保湿要使用蒸馏水或放置1天以上的冷开水,保湿程度依气温而定。一般室温偏低时不宜加水过多,以免虫体感病死亡;室温偏高时要避免滤纸发干,影响桑橙瘿蚊的化蛹进度,每天加水要适量多次。化蛹阶段只要保持滤纸略有湿感,即可保证桑橙瘿蚊羽化时顺利展翅。

1.3.3 摘芽剥查 从4月中旬开始隔月进行1次,至5月中旬起,每天调查直到7月上旬,以后隔2~5天调查1次至10月中旬结束。选择桑橙瘿蚊重发类型桑园进行调查,每次随机调查50~100株桑树,每株桑树选其中一根枝条摘取顶芽,放入玻璃试管或透明的塑料袋内,再在室内逐一剥查桑芽,分龄记载寄生头数和寄生芽数。也可用棉花塞紧试管口或用细绳扎紧塑料袋口,写上调查日期,置于室内观察。分次记载管(袋)内自行出芽的幼虫数量后,清除幼虫继续观察,直至桑芽变质,然后汇总每天的虫量。调查结果随时记载于表8-119后,计算百芽寄生率和百芽虫口密度。根据桑橙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图式测定,每次摘芽剥查数量多少与虫口密度有关。一般平均虫量在0.3头/(芽·株)时,调查50(芽/株)的取样误差大约在30%左右,调查100(芽/株)的取样误差大约20%;当平均虫口密度在1.5头/(芽·株)时,调查50(芽/株)的取样误差大约20%,调查100(芽/株)的取样误差大约15%。

表8-119 桑橙瘿蚊芽害率调查表

2 预测预报方法

2.1 化蛹、羽化高峰和喷药防治适期预测

依据室内发育进度调查和土壤淘洗结果,当室内调查到累计15%的幼虫开始进入蛹期,并且田间土壤淘洗得到的桑橙瘿蚊有5%~10%虫蛹时的日期,可确定为化蛹始盛期。同样当调查到室内累计50%的幼虫开始进入蛹期,田间土壤淘洗到25%~30%以上桑橙瘿蚊蛹体时的日期,可确定为化蛹盛期(注:以田间实查出现化蛹高峰至羽化高峰的间隔时间估计)。然后,根据发生的世代和未来数天内的天气预报的气温和雨量,加上确定的化蛹历期即为桑橙瘿蚊的羽化始盛期和盛期,可预报为桑芽保护防治适期。一般越冬代蛹期为7天,第一代为5天,第二、三、四代(依盛夏的高温、干旱程度)为5~10天,第五代为10天。

2.2 卵孵盛期、幼虫发生期和桑橙瘿蚊中期预报

根据摘芽剥查到的幼虫发育进度,占最高虫量日15%虫口密度的调查日可确定为卵孵化始盛期,占最高虫量日50%虫口密度的调查日可确定为卵孵化盛期,最高虫量日一般为卵孵化盛末期。将当天剥查到幼虫,从高向低龄次逐龄累加各龄发生虫量至占总虫量50%时的龄别,该天即为此龄发生高峰日。

上述测报办法主要适用平常年份的桑橙瘿蚊发生预测。当出现异常气候时,桑橙瘿蚊的发生期预测要根据异常气候特点和桑橙瘿蚊的生活习性进行综合分析。例如,1990年清明后浙江省天气持续晴好,温度较常年偏高,第一代桑橙瘿蚊幼虫为害高峰日较常年提早7天左右。在平常年份,浙江省6月10日左右入梅,据此预测第二代桑橙瘿蚊幼虫的为害高峰日为6月15日,但是6月上旬浙江省出现一较小的降雨过程,由于气温偏高,第二代桑橙瘿蚊幼虫的为害高峰日出现在6月12日。进入梅期后,仍多晴朗天气,部分地区时有阵雨出现,杭州西部地区第三代桑橙瘿蚊幼虫6月25日即开始为害,但是虫口密度较二代大幅度下降。从6月下旬至8月中旬浙江省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第四代桑橙瘿蚊基本未发生,至9月上旬由于部分地区旱情仍未解除,第五代桑橙瘿蚊也没有大发生的报告。由此可见,气温和雨量直接影响桑橙瘿蚊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当气候异常时仅凭桑橙瘿蚊的发生历期推测就容易产生较大误差,影响面上防治工作的效益。所以,开展桑橙瘿蚊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预报,必须根据桑橙瘿蚊的发育进度和天气特点全面考虑测算。

3 防治适期

当卵孵高峰或某龄幼虫高峰日确定后,加上以后各发育阶段至下代桑橙瘿蚊羽化高峰日的历期,可预报为桑芽保护防治适期;加上以后各发育阶段至下代桑橙瘿蚊化蛹始高峰的历期,可预报为土壤施药防治适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