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饵料生物的定性和定量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72页(11190字)
一、浮游植物定性
1.定性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淡水浮游植物主要指生活于水层中的小型藻类,表3-1介绍一些习见藻类的采集季节、环境和方法。
表3-1 各种藻类定性标本的采集
* 通常用25号筛绢网。
所采标本应立即加入碘液固定(碘液配制:将6g碘化钾溶于20ml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加入4g碘,摇荡使其溶解,再加入80ml水),每升水样加碘液10ml。如需长时间保存,则应将固定标本置专门保存液中。在玻璃瓶中,保存液的用量通常为藻类标本(去水)的两倍。保存液配方:福尔马林4ml,甘油10ml,水86ml。
2.定性(分类)的主要依据
细胞壁:凡有壁的细胞,一般边缘整齐,形体固定。硅藻壁透明而多有花纹;果胶质壁有时吸水膨胀成胶被或衣鞘。无细胞壁的种类如裸藻、隐藻、单细胞金藻等则易变形,经药物固定后,细胞周边不清或不整齐。另一些种类如壳虫藻、锥囊藻等虽无细胞壁,但有形体固定的囊壳。此种囊壳和细胞壁的区别在于原生质与囊壳间并不紧贴,多有一定距离(好似质壁分离)。
鞭毛:鉴别某种藻类是否带鞭毛,最好采用活体标本观察。如为固定标本,则必须再加适量的碘液,或其他鞭毛显示液,方可看清鞭毛。在鞭毛不清的情况下,如见下述形体结构,也可初步认定是具鞭毛的藻类。(1)有眼点和伸缩泡。(2)细胞的一端突出或凹陷。
色素体:藻类色素的颜色和色素体的形状都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各门藻类色素体的形状、颜色见表3-2。
表3-2 各门藻类的色素
同化产物:除少数藻类贮藏物质为脂肪外,大多数藻类的同化产物为淀粉或与淀粉类似的物质。这些同分异构物与碘的反应不一样。各种同化产物在形体上亦有所差异(表3-3)。
表3-3 藻类的同化产物
二、浮游植物定量
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测定方法,一般采用容积法、称重法、叶绿素法和显微镜视野计数法等。
(一)显微镜视野计数法
1.采样
(1)采样点和采水层次:池塘采样在池塘四周离岸1m处和池塘中央各选1采样点。水库采样点分别在上游、中游、下游中部选设,一般在下游断面可多设点采样。湖泊采样应兼顾在近岸和中部设点,可根据湖泊形状分散选设。
采样点确定后,要根据水深设置采水层次。池塘水深不足2m,水库、湖泊水深不足3m者,只在中层采水即可,超过此深度而不足10m者,应采表、底两层水,其中表层水离水面0.5m处,底层在离泥面0.5m处取水。如果水深超过10m,则应在中层增采一水样。
(2)采样工具和方法:用500-1000ml采水器,各种类型均可,但采样时一定要能分层采水。所采水样倒入水样瓶中,立即加入1%的碘液固定。
采样次数可逐月或按季节进行,如果1年只采一次,则最好在秋季进行。
2.沉淀浓缩 经固定的水样,摇匀后倒入1000ml沉淀器(广口瓶、锥形瓶)中,静止24h,使浮游植物完全沉淀后,用虹吸管(最好用2mm直径的医用导尿管)抽出上清液,使其浓缩。将浓缩液转入定量瓶中,并用吸出之上清液少量冲洗2-3次沉淀器,一并倒入定量瓶内,加少量(约4%)福尔马林保存。浓缩后的水量多寡,要视浮游植物密度大小而定,通常可用透明度作参考。
透明度(cm) 1000ml水样浓缩后的水量(ml)
>100 30-50
50-100 100-50
30-50 500-100
20-30 1000(不浓缩)
<20 稀释
3.计数
(1)计数方法:为使计数方便,计数前先核准一下定量瓶中水样的实际体积。最好加入清水使其成整量,如30、50、100ml等。然后将水样摇匀(左右摇动上百次),并立即用刻度吸管准确吸出0.1ml,注入容积相当的计数框(20×20mm2)中,加上同等面积的盖片,在高倍镜(>400倍)下计数。每一水样计数两片,每片观察50-100个视野。其分布要注意随机性和均匀性,同时还要保证所计数到的浮游植物总量不少于100个。同一水样的两片计数结果与其均数之差值,如果大于±15%,则要计数第三片,直至两相近值与其均数之差小于±15%为止。
在计数时,若遇到有的个体一部分在视野中,另一部分在视野外,可规定出现在视野上半圈者计数,而出现在下半圈者不计数。全都计数或都不计的做法不妥。
(2)数量计算:1L水中浮游植物的数量(N)可用以下公式算出:
式中:Cs——计数框面积(mm2);
F.——一个视野的面积(mm2);
Fn——计数过的视野数;
V——1L水浓缩后的体积(ml);
v——计数框体积(ml);
Pn——在Fn个视野中,所计数到的浮游植物数。
如果所用计数框、显微镜不变,浓缩后的水样体积和观察的
视野数也不变,则()便可视为常数(k)。上述公式可简化为:
N=k·Pn
(3)生物量换算:计算出来的浮游植物数量(万/升),必须换算成生物量(mg/L)。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出体积。由于细胞(原生质)比重接近1,因此,体积值即可视为重量值。即1ml体积相当于1g重量,或108μm3≈1ng湿重。
藻类体积计算的常用公式有:球体;圆柱体V=πr2h;圆锥体;椭圆体(a为长轴半径,b为短轴半径);圆台体(H为圆台高,R1,R2分别为圆台上下圆半径)。
硅藻细胞体积通常为壳面面积乘带面平均高度(厚度),因此下列面积公式常用:
圆形S=πr2;三角形;椭圆形S=πr1r2:
菱形梯形S=(a1+a2).h
r:半径;h:高;b:长或宽;d1,d2:对角线长;a1,a2:上底和下底长。
多角形,S形等不规则的形体,可分割为几个部分,用相似图形公式计算。
由于同一种藻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个体差异极大,因此在定量时应实测其优势种。其他种数可参照表3-4计算。
表3-4 常见浮游植物细胞的平均湿重
为减少工作量,对微型种类只要鉴别到门。再按大、中、小三级的平均重量计算即可(毫克/万个细胞)。极小的(<5μm,如蓝藻门的一些单细胞个体)0.0001;中等的(5-10μm,如绿球藻目的一些种类)0.002;较大的(10-20μm,如许多单细胞硅藻)0.005。
(二)浮游植物的叶绿素测定方法
1.仪器、设备、试剂
①分光光度计,光谱范围380-800nm,宽带2-3nm,消光值可读到0.001单位,用时应经常校正波长;②甩开式离心机,4000r/min;③电冰箱;④真空泵;⑤小型电动搅拌器,500r/min;⑥砂蕊过滤活动装置;⑦醋酸纤维或硝化纤维滤膜,孔径0.45至0.65μm;⑧抽滤瓶;⑨匀浆器;⑩具塞刻度离心管,10-15ml;⑾玻璃或硬塑料T形管或Y形管;⑿止水夹;⒀移液管;⒁真空泵用耐压橡胶管;⒂丙酮,分析纯;⒃碳酸镁,分析纯,轻质。
2.测定步骤
(1)从水样中滤出浮游植物:将滤膜同定在过液漏斗上,把轻质碳酸镁配成悬浊液注入漏斗,使其均匀覆盖在膜上(用量为每平方厘米滤膜覆盖10mg),微抽气,使碳酸镁牢固。取一定量水样注入漏斗,真空抽滤,使浮游植物集中于滤膜上。真空度可控制在2/3个大气压。水滤完后,继续抽气2-3min,以尽量抽干滤膜上的水分。
注
①碳酸镁的用途是提高过滤速度,并防止萃取液酸化,保持叶绿素的稳定。
②过滤水样量根据光密度读数而定,一般池塘水50-500ml;水库水1-5L;海洋水5L以上。
③如不能继续下步测定,可将载有浮游植物的滤膜放入有硅酸的密封试管中,置1℃以下的暗处保存,保存期不超过两个月。
(2)萃取色素:取下载有浮游植物的滤膜,放入匀浆器内,加2ml90%丙酮,摇动匀浆器,使滤膜溶解成碎片,在电动搅拌器上研磨1min(500r/min),以充分萃取色素。将萃取液转入具塞的离心管,用90%丙酮将匀浆器洗涤2-3次(每次约用1ml的90%丙酮),并将洗涤液并入上述离心管。用90%丙酮将萃取液定容至10ml,摇匀。在室温下暗处放置10min后,再离心10min(4000r/min),读取上清液毫升数。
(3)测定光密度:将上述离心管中的上清液,小心地倾入比色皿中,在分光光度计上读取其在750、663、645、630nm的光密度。以10ml的90%丙酮溶解1张滤膜的离心上清液为空白。
(4)计算:为校正混浊度的影响,分别用663、645、630nm波长的光密度,减去750nm的光密度,其差值做为叶绿素萃取液在这三个波长下的真正的光密度。将所得数值(E)代入下述公式,即可求出90%丙酮萃取液中叶绿素a、b、c的浓度。
叶绿素a(μg/ml)=11.64E663-2.16E645+0.10E630
叶绿素b(μg/ml)=-3.94E663+20.97E645-3.66E630
叶绿素c(μg/ml)=-5.53E663-14.81E645+54.22E630
水样中叶绿素含量(μg/L)=
式中:C——90%丙酮萃取液中的色素含量(μg/ml);
v——萃取液体积(ml);
V——过滤水样体积(L);
L——光程(比色皿厚度的厘米数)。
3.活性叶绿素a的测定 用上述方法测得的叶绿素含量,包括活的和死亡不久的浮游植物的叶绿素量,只能用来估计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欲用叶绿素量估计水中浮游植物生产力,必须测得活性叶绿素a的含量。方法如下:首先读取在750nm和663nm波长下90%丙酮萃取液的光密度,然后在萃取液中加两滴1N的盐酸,充分混合后,再读取750nm和663nm波长的光密度。用663nm的光密度减去750nm的光密度,将其做为色素在663nm真正的光密度,代入下述公式,计算活性叶绿素a的量。
式中:E663——加盐酸前的光密度;
E′。。3——加盐酸后的光密度;
v——90%丙酮萃取液的量(ml);
V——过滤水样量(L);
L——光程(比色皿厚度的厘米数)。
三、浮游动物定量
(一)采样 各类浮游动物个体大小相差悬殊,在水中的密度差异也很大,所以采样方法也不同。
原生动物、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可使用采集浮游植物的采水器,按同样方法采水1L固定;枝角类和桡足类要使用广口大型采水器(通常采用容积为2L的圆筒式镀锌铁板采水器)。采取10-50L水样,用筛绢网过滤后,浓缩成50-100ml,并加少量福尔马林固定。
过滤用的筛绢网系一种用丝或尼龙筛绢制成的圆锥形网,网的直径20cm,长60cm,上部缝在金属环上,下部装有收集管。
(二)计数 对小型浮游动物在计数前,将定量水样充分摇匀,用刻度吸管吸取0.1-0.5(通常是0.25)ml,注入相应容积的计数框中,用低倍显微镜计数全部个体。每一样品须计数两片以上。若两片结果与其均值差不超过10%,即为有效;否则还需再取样计数。
如果枝角类、桡足类等大型浮游动物的数量不多,可将其在低倍显微镜或解剖镜下全部计数;如果数量较大,可将水样摇匀后,取出其中20%进行计数。
1L水中浮游动物的个数(N)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V——水样浓缩后的体积(ml);
C——计数框的容积(ml);
W——采样体积(l);
Pn——镜视浮游动物个数(每片平均)。
(三)生物量计算
表3-5 浮游动物各大类的平均重量(mg)*
1.计算法 原生动物、轮虫等个体极小,难以直接称重。通常与浮游植物同样用几何图形求体积,再以10μm3=1mg换算成湿重。由于原生动物形体变化极大,很难测定其体形,加之在淡水中的饵料价值不及其他浮游动物,所以一般不必分别计算属和种的生物量,仅计算其总数量和总生物量即可(表3-5)。
* 1.枝角类和桡足类,小型指约0.5mm,中型指约1mm,大型指约1.5mm,特大型指2mm以上者。
2.桡足类的无节幼体重0.003mg者,不计在表内,桡足类幼体则按小型计。
轮虫生物量可按下式计算:
W=ql3或W=qlb2
式中:W:体重(μg);q:系数;1:体长(μm);b:体宽(μm)。
表3-6列出常见轮虫的q值和平均湿重。
表3-6 常见轮虫的q值和平均湿重
枝角类、桡足类的湿重按下式计算:W=qlb
1:体长(1nm),q和b:系数
枝角类湿重可按黄祥飞提出的指数方程计算:W=0.029l2·9505
W:湿重(mg),l:体长(mm)
桡足类湿重可按陈雪梅提出的下述方程计算:logW=2.9505lOgl+1.4555
表3-7列出一些常见浮游动物的平均湿重,对于非优势种可按此表换算。
表3-7 常见枝角类和桡足类的体重(湿重)
2.秤重法 把所采集的枝角类或桡足类标本洗净(如果是浸制标本则要在清水中反复漂洗)。挑选规格一致的个体50-150个,量体长后,放在滤纸上吸去多余水分。用分析天平或扭力天平秤重,即可得该类浮游动物的平均湿重。对于数量特别多的浮游动物,还可将网滤样品直接秤重。但必须尽量清除其样品中的泥砂,杂质。
四、初级生产力的测定(黑白瓶法)
(一)主要仪器、药品与用具
1.黑白瓶(明、暗瓶)
(1)白瓶(明瓶):采用容量为100-150ml无色玻璃磨口试剂瓶。要求瓶盖底部无凹槽(以免加盖后在瓶内留有气泡),瓶壁薄而均匀。
(2)黑瓶:用容量为100-150ml茶色磨口试剂瓶(也可用无色的),外裹以黑色胶布(可用电工黑胶布),瓶盖底部无凹槽,瓶盖外亦应用黑胶布包严,但要注意防止因胶布造成盖不紧密。瓶内盛水并盖上瓶盖,倒置后,应不漏水。也可不包黑胶布,而将瓶放入不透光的黑塑料袋中。
黑瓶与白瓶所选用的试剂瓶,宜采用相同规格的,并应测出瓶的大致溶积,以便确定测氧时的试剂用量。在每个瓶的颈部用细线绳系一挂勾和一橡皮筋。橡皮筋用来拉紧瓶盖,防止操作中不慎而把瓶盖碰掉。
黑、白瓶的数量依工作规模,测定的水层数来决定。每一水层两个黑瓶,两个白瓶。
2.测氧瓶 100-150ml磨口试剂瓶,瓶盖底部不可有凹槽。
3.挂瓶架 用于将黑、白瓶挂于池中不同深度的水层。可用自制铁夹使白瓶倒置于水中,也可用浮子将其联结在一细竹杆上,在竹杆中部悬挂四条细绳,两条用于挂黑瓶,两条用于挂白瓶。在绳上隔一定距离用橡皮筋紧缠几圈,以便在绳上挂瓶。橡皮筋缠的松紧要适度,要求在用劲时可使其在绳上能够滑动,而挂上瓶则不会滑动。
4.采水瓶、塑料水桶、虹吸用胶管、洗耳球等。
5.测溶氧用仪器和药品 如准备采用碘量法来测溶氧,则准备全套碘量法测溶氧的仪器和药品;如打算用溶氧仪来测溶氧,则要准备质量较好的溶氧仪,且探头(传感器)应能直接放入黑、白瓶中进行测定。
(二)测定程序
1.测定水层的确定
(1)养鱼池的挂瓶层次可按下列方式之一确定:
①在水深0、0.20、0.50、1.00、2.00m处挂瓶;
②先测量水的透明度。在透明度的0倍、0.5倍、1.0倍、2.0倍、3.0倍、4.0倍等深处挂瓶。
(2)湖泊与水库的挂瓶层次,可按下列方式之一确定:
①先测出水的透明度。在透明度的0、0.5、1.0、2.0、3.0、4.0、5.0倍深处挂瓶;
②用水下照度计或光辐射计测出相当于水下表层光照1%处的水深,将此深度分成5或10等分,依次在表层、1/5处、2/5处……或表层、1/10处、2/10处、……等深度处挂瓶。
2.装瓶与曝光培养 一般宜在早晨取水装瓶,并开始曝光培养,具体操作如下:
(1)在所确定的挂瓶各深度处取出足量水样,放入桶中。用虹吸法将导管插入瓶底,依次连续注满1个测氧瓶、两个白瓶、两个黑瓶、1个测氧瓶。当每瓶注满后还应令水继续溢出2-3瓶。如果水中溶氧偏低,可在灌注之前,将水适度曝气充氧。测定两测氧瓶中水的溶氧。如采用碘量法,向两测氧瓶中立即加入测氧用的固定试剂(按250ml水样,约加硫酸锰1ml及碱性碘化钾1ml的比例加入)。固定后的水样可以放置数小时后再酸化滴定。
(2)对于水深仅2m左右的养鱼池,在早晨取样装瓶时,可以不逐层取水,而采用在0.2-0.3m深处取水供灌装0、0.20、0.50m三层的黑、白瓶;在1.5m深处取水,供灌装1.0m和2.0m两层黑、白瓶。
(3)灌装黑、白瓶的操作要避免阳光直射,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全部灌装完毕。为此可分几组同时灌装,并把装好的白瓶避光保存。
(4)将已灌满的各层黑、白瓶,分别挂在各预定深度,曝光培养。各深度以瓶的中部为准,表层(0m)则以瓶不露出水面为准。悬挂培养时间为24h;也可采用曝光4h的方法(从当地正午前2h开始,到正午后2h结束)。
3.培养后溶氧的测定
(1)曝光培养结束后,将黑、白瓶取出并迅速测定各瓶中的溶氧。如果采用碘量法测溶氧,应把瓶取出后,立即加测氧固定试剂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按250ml水样加试剂各1ml的比例加入),立即加盖摇匀,瓶中不可有气泡。取出后的白瓶,在向其中加固定试剂前,应避光放置。
(2)固定后的黑、白瓶,可带回室内进行酸化和滴定.酸化时浓硫酸的用量与碱性碘化钾的用量相同。
4.初级生产力的计算
(1)计算各深度的产氧量和耗氧量:将各层所得的数据代入以下各式计算:
毛产氧量(P)=白瓶溶氧-黑瓶溶氧
呼吸耗氧量(R)=原初溶氧-黑瓶溶氧所得为各深度处的毛产氧量和呼吸耗氧量。如果在池中曝光培养整一昼夜,则单位为mgO:/L·日;如果曝光仅4h,所得毛产氧量需乘以一个校正系数k,换算为日毛产氧量。呼吸耗氧量则需乘以6,换算为日呼吸耗氧量。k值需通过实验求出。
(2)计算水柱产氧量和耗氧量:水柱产氧量(克O2/米2/日)=×h1
水柱呼吸耗氧量(克O2/米2/日)=×hi
式中:Pi——挂瓶时第i层测出的日产氧量(克O2/米3/日);
Ri——为挂瓶时第i层测出的日呼吸耗氧量(克O2/米3/日);
hi——第i层与第i+1层间的距离(m).
(3)初级生产力的表达:
①初级生产力可以用释放的氧量来表示,也可以用固定的能量表示,还可以用合成的有机碳量或浮游植物的湿重来表示。一般采用以下换算关系:
1gO20.375g有机碳
1gO23.51kcal=14.68kJ
1gO25.3或6.1g浮游植物(湿重)
②年初级生产量的估算,可采用定期挂瓶实测,按月求出平均值,分别乘上各月天数,得出月初级生产量。最后各月累加得出年初级生产量。这样做每月测定次数太少误差大。每周测定一次较好。
也可以在每个月或每季度有代表的天气(阴、晴、雨天)测定初级生产力,然后根据每个月的日照率换算。
(编者:李永函、李诺 审者:互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