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水产养殖手册

稻田养鱼的不同形式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531页(1839字)

(一)稻共生 这种类型包括在早稻田连作、中稻和一季晚稻茬等稻田中养鱼。具体可分为普通的稻田养鱼种、稻田和田头坑塘结合、垄稻沟鱼和回字形稻田养鱼等形式。

1.稻田培育鱼种 为了与稻禾紧密配合,使稻鱼互利和减少购买夏花鱼种的开支,可在早稻田直接放养鱼苗。一般每亩放养量约3000尾。养到中稻插秧后,即可从早稻田取出800—1000尾3—5cm的夏花,然后再行放养。

草鱼种在池塘里饲养极易生病,成活率低。在稻田中与稻共生,生境适宜,成活率较池塘饲养的要高。

2.垄稻沟鱼 即在稻田内起垄种稻,沟里养鱼。此法能增加稻田土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池温,减少有害物质的形成和积累,使土壤的水分含量和稻田的小气候,有利于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改变水稻重力水为侧渗水,形成通过毛细管上升的浸润灌溉,因而可连续吸收水和养分。更由于沟内养鱼,鱼的活动造成上下层水的对流,促进养分的分解,保持和提高土壤的肥力。深沟蓄水增加了稻田蓄水量,扩大了鱼的活动范围,在沟内施肥,培肥水质,可增加鱼的天然饵料。

在垄稻沟鱼的基础上,还可以稻鱼萍综合发展,即田里种稻、水面养萍、水中养鱼,以萍喂鱼、鱼粪肥田的综合经营。更有坑堤、田埂上种瓜、种豆等多层次结构的立体种养方式。在稻萍鱼田块中,可把常规的等距插秧改为“宽窄双出海”方式,即宽行养萍养鱼、窄行插植水稻。这样能保持田间通风透气,提高光的利用率,增加边行效应,以充分利用空间、时间和光能,促进稻、萍、鱼三增产,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宽沟稻田养鱼 在稻田进水口一边的田埂内侧挖一条深、宽各1m左右的宽沟,其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10%。宽沟的内埂高、宽均高出田面25cm,每隔3—5m开一个宽24cm左右的缺口与稻田相通,以便鱼在宽沟和稻田中自由进出。也可以在春耕之前在宽沟中投放较大的冬片鱼种,待早稻秧苗返青后才打开缺口让鱼进入稻田觅食。

4.稻田与田头坑塘结合 亦称田凼配套养鱼。在稻田养鱼过程中,存在早稻与夏花鱼种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差,稻作晒田、施肥、撒药等操作与养鱼之间也有矛盾。特别是双季稻田连作养鱼,其间要收获鱼种、收割早稻、整田、复插晚稻和再开沟、再放鱼等手续,而在这段时间又正值高温、“双抢”大忙季节,故两季晚稻连作养鱼的矛盾较为突出。田凼配套养鱼有利于解决这些矛盾。

这种方式的基本条件是田头设有相连的坑塘。可以利用原有的坑塘,大小不限,亦可新开挖,面积为10—30m2、深1.5m,与稻田一埂相隔。它还可用作鱼苗“发塘”。早稻插秧和开挖鱼沟后,就可将坑塘水位提高,使之和稻田相通,坑塘中的鱼可自由出入稻田,早稻收获时,再将鱼全部集中入坑塘,然后收割。嗣后整田、插二季秧,开好鱼沟后,再连通稻田和坑塘,让鱼种自由活动。

(二)稻鱼轮作 这是稻作和养鱼轮流生产的一种方式,特别适用于1年之内只种一季水稻,其余时间养鱼的田块。

1.低洼田稻鱼轮作 种植一季中稻或晚稻后收割稻穗,留稻禾在田中淹水,然后投放鱼种,采用接近池塘养鱼的管理方法.在种稻期间仍可养鱼种。

2.冬闲田养鱼 川东等地区冬水田较多,利用中、晚稻收割后至翌年种中稻或晚稻生产以前养鱼。原来这段时间稻田内蓄水过冬,作为春耕备用水,通过放养鱼种可提高利用率。此法多养食用鱼,产量较高。

3.回字形稻鱼轮作 利用未开发利用的低湖田开挖成稻鱼结合的回字形稻田。为了防止水淹,在田内四周取土开筑一道高堤,其高度应在历年最高水位以上30—40cm,需多少土方,即挖多少宽和深,田中留一块口字形田种稻。第一季在稻田中种稻进行稻鱼共生,鱼可在田沟中生活,收割稻谷后留稻草灌水淹青,作为第二季的轮作养鱼。这种方法使低洼田成为大水不受淹的保收田,投工少而且经济效益显着。

(编者:汪建国 审者:沈宗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