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鳢的养殖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635页(2451字)
鳢科鱼类在我国分布较广的有两种,即斑鳢(Ophiocephalus maculatus)和鸟鳢(O.argus),属鲈形目、鳢科。斑鳢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如湖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乌鳢自长江流域以北到黑龙江流域均有分布,长江流域以南亦有,但较少见。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斑鳢头背面有近似“一八八”三个字的斑纹,侧线鳞53—59;乌鳢头背面有七星状斑纹,侧线鳞60—67。
鳢科鱼类经济价值很高,特别是斑鳢,肉质细嫩,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收敛和补血功效,为重要的出口鱼类。
一、生物学特性
1.生活习性 斑鳢多栖息于水草茂盛的浅水区域。具有辅助呼吸器官,能行空气呼吸,离水时,只要其皮肤和鳃部保持湿润,仍可生活较长时间。斑鳢的跳跃能力很强,尤其在流水冲击和有雨点滴落水面时,更会激发其跳跃逃跑。
2.食性 斑鳢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食物组成随体长的增长而改变,一般体长3cm以下的幼鱼,以桡足类和枝角类为食;体长3—8cm以昆虫、小虾和小鱼为食;体长8cm以上个体,则以小鱼为食。在人工驯养条件下,食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配合饲料。冬季停止摄食,处于蛰居状态。
3.年龄和生长 斑鳢生长速度相当快,最大个体达5kg。在水温20—30℃时,生长较快,水温降至15℃以下时,几乎停止生长。一般1冬龄的鱼体长约19—39.8cm,体重95—760g;2冬龄鱼体长约38.5—45cm,体重625—1395g;3冬龄鱼体长约45—59cm,体重1467—2031g。
4.繁殖 斑鳢的产卵期为4—7月,在华南地区,4月中旬至5月为产卵盛期,华中地区为5到6月中旬。斑鳢的性成熟年龄,随地区不同而异。在我国南方,1冬龄鱼体长20cm左右,体重130g以上即能产卵;沿长江地区,2冬龄鱼体长30cm左右才能繁殖。成熟亲鱼怀卵量与亲鱼大小有关,500g左右的雌鱼怀卵量为8000—10000粒;500g以上雌鱼怀卵量为10000—18000粒;400g左右的雌鱼怀卵量为5000—9000粒;250g左右的雌鱼怀卵量为4000—6000粒;250g以下的雌鱼怀卵量为3000—5000粒。
在繁殖季节,成熟的斑鳢在池沼、河边水草茂盛的浅水滩,雌雄成对用水草筑成浮巢,将卵产在巢中。也可在人工控制下,在小水体中进行自然繁殖,以获得大量卵苗。产卵后的雌雄鱼,潜伏于巢底下保护鱼卵,直至孵出的仔鱼离开鱼巢为止。人工繁殖时,雌鱼每500g体重用鲤鱼垂体2.5个或HCG800—1000IU。第一针注射1/3量,第二针注射余量。雄鱼剂量减半,与雌鱼注射第二针时同时注射。注射后将雌雄鱼配对放入小池中,一般配对后14h左右开始发情产卵。盛产期催产率一般在80%以上,受精率90%以上。受精卵初沉于水底,吸水后则浮于水面。孵化时间随水温高低而异,水温25℃时约需36h。
二、苗种培育
斑鳢鱼苗的培育难度较大,尽管其孵化率高的可达90%以上,一般也有60%左右,但鱼苗的成活率通常只有20—40%,高者也不过70%左右。因此,如何提高鱼苗的成活率,需要进—步研究。
刚孵化的仔鱼,全长3.8—4.3cm,腹部有膨大的卵黄囊,侧卧漂浮于水面,活动力很弱,孵化后3—4天内,以卵黄为营养,4—5天后卵黄囊消失,开始投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两星期后改喂丝蚯蚓,20天后投喂丝蚯蚓与杂鱼碎肉。水深60cm左右的水泥池,每平方米投放仔鱼1.3万尾,培育20天左右,应转入面积较大的池塘培育成鱼种。
用池塘培育鱼苗时,方法与四大家鱼鱼苗培育相同。池塘先经清塘施肥培育浮游生物。每亩放苗5万—10万尾,一般放6万—7万尾,放苗后7—8天无需投饵。以后一面施肥培育池塘中的浮游生物,一面捞取其他水体中的溞投喂(每万尾鱼苗投3—4kg),这样培育18—20天,鱼苗全身变成黄色,开始出现鳞片,以后变成黑色,全长达30—40mm。再经20天培育,全长可达60mm,这时投喂小鱼、小虾,或投喂蛋白质含量高的人工配合饲料。再经两个月培育,即可长到12—16cm的大规格鱼种。
三、食用鱼养殖
目前有粗养和精养两种方式。粗养是指在饲养鲢、鳙、草鱼、鲮、非鲫等的池塘中混养斑鳢,利用斑鳢来清除鱼塘中的野杂鱼和水生小动物,减少它们对饲料和氧气的消耗,使主要养殖鱼类生长更好。一般于5—6月每亩放5—12cm的斑鳢40—100尾,经5—6个月饲养,可长到0.25kg,最大的0.5kg,成活率80%左右,一般亩产20kg左右。
精养池塘面积1亩左右,四周应有防逃设施,水深1—1.5m,最好是半流水式,池塘四周的水面种植部分水浮莲,防鱼跳跃逃跑,又可为其遮阴。鱼种放养前先要在水泥池经1个月左右的集约驯养,到能吃动物性饲料为主的配合饲料时,才放进池塘。一般每平方米放鱼种5—10尾。要根据鱼种生长情况,及时将生长特别快的鱼种捕出,以免大鱼残食小鱼。最终的密度为每平方米3—5尾。如水源充足,也可增加放养量。投喂以冰鲜杂鱼为主的软性配合饲料,饲料系数8—10。亩产最高可达1.9t。
(编者:邬国民、吴琴瑟 审者:沈宗武、林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