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水产养殖手册

海洋动物性饵料生物培养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694页(8026字)

一、轮虫(Rotafea)

轮虫是、虾、蟹类等前期幼体的重要饵料种。当前,国内、外水产养殖业中所用的轮虫大多数指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lilis O.F.Muller)。褶皱臂尾轮虫分类上隶属轮虫纲(Rotatoria),单巢目(Monogononta),游泳亚目(Ploima),臂尾轮虫科(Brachionidae),臂尾轮虫属(Brachionus)。个体大小随地区和季节以及不同品系而有变化。一般体长为160—250μm,体宽(被甲最宽处)150—202μm,刚孵出的幼体长100μm,宽80μm,雄体不易见,比雌体小。

(一)生物学特性 褶皱臂尾轮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大多数地区的半咸水和海水水域。我国沿海港湾均有分布。

1.盐度 在4—35‰的盐度中均能正常生殖,最合适的生殖盐度是20‰,生殖适盐范围15—25‰。

2.温度在5℃和40℃的温度范围内仍能正常生活和繁殖。最合适的生殖温度为25℃,但最大密度和最高产量是在30—35℃。对温度的要求因不同的品系而有差异。

3.饵料和食量 以25μm以下的浮游单胞藻类、细菌、微生物、微型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为食。饵料以扁藻(Platymonas sabcordiformis)、衣藻(Chlamydomonas)、微绿球藻(Nannochloris oculata)、小球藻(Chlorella sp.)、等鞭金藻(Ischry—sis galbana)等为好。酵母和微颗粒状的生、熟豆浆也可作饵料,但其浓度不易控制,效果不理想。轮虫有不停摄食的特点,食量大,故饵料液浓度应保持在6万—15万细胞/ml。

4。繁殖、寿命和死亡 轮虫雌雄异体,行孤雌生殖(单性生殖)。在适宜的温度、盐度和充足的饵料供应条件下,4—7月是轮虫的繁殖盛期。抱卵量一般3—6个,若维持富营养化水,可抱卵8个,偶有9个卵;水温15℃以下(10℃左右)时,很少有抱卵5个的。从初孵幼体→成体并带卵仅2—3天;初孵幼体→成体→带卵→孵出第二代约7天。轮虫大量培养,不限室内、室外,瓶养或池养,只要温度、盐度、饵料适宜,从接种到产量高峰(不受敌害污染),其周期仅8—15天。在温度偏高的夏季,轮虫寿命偏短,且个体小型化,是筛选分离小型轮虫品系的理想季节。当温度低仅能维持生命的冬季,轮虫个体偏大,而寿命长于夏季,一般在7天左右。水温条件虽适,但如果饵料缺乏,一般3天左右即死亡。

(二)休眠卵形成、采收、贮存和应用 轮虫在饵料量不足,饵料质量差,水质恶化,轮虫密度过大等不良因素,或人为地抑制培养条件等情况下,均能迫使轮虫产生休眠卵。休眠卵一般出现在3、4月和9、10月间。休眠卵椭圆形,桔红色,卵径长约130μm,宽80μm,卵一端有空隙,卵壳厚,比重大,产后不孵化,沉于水底,与沉底的藻渣、碎屑、泥沙交混一起,经越冬到翌年春天,水温适宜,即自然孵化,人们习惯称冬卵。非休眠卵圆形、色绿、壳薄,产后即孵化。轮虫可连续数世代的孤雌生殖,一旦发现雄体,轮虫产量下降,数日难恢复,是培养轮虫生产的一大关键。因此,大量培养轮虫时,应经常镜检轮虫生长情况,取底部沉淀藻渣碎屑,发现休眠卵,少则镜下挑出,多则连同碎屑在低温2—3℃或-4℃左右贮存。用时,取出放入盐度20—30‰海水中,水温15℃左右,3天后即相继孵化。

轮虫贮存保种的方法:

①冰冻贮存;②低温贮存;③冷冻贮存;④休眠卵贮存。

(三)培养 在实验室可常年保种培养轮虫,并相应培养单细胞藻种,随之再次培养或扩大。

1.清池 室内、外水泥池或土池大量培养轮虫,需清池(视新、老池)。清池一般用的药物:漂白粉用量为50ppm;敌百虫(含量为90%),以10ppm有效。鱼藤精、敌百虫限用于老池且发现有鱼的水体。

2.施肥 有机肥或无机肥均可,或用煮熟后的臭鱼、烂虾、蛤蜊汤汁泼洒入池,开始少施,以勤施少量,保持水色淡绿或淡褐、棕褐为好,透明度约为20—30cm。

3.接种 若以1个/100ml的比例,水温15—20℃,盐度20‰左右,微型浮游性单细胞藻的密度约10万—15万细胞/m1,在0.5亩到1亩,水深50cm的土池中,20天左右,轮虫产量达100—150个/m1。

轮虫培养的方法:

①一次性养殖;②半连续性养殖;③反馈养殖系统。

轮虫在海洋鱼类(牙鲆、真鲷、黑鲷及梭鱼)人工育苗阶段的饵料系列中,是重要的饵料环节。因轮虫所含不饱和脂肪酸(HUFA)为20∶5ω3、22∶6ω3、18∶3ω3。若ω3族的含量在0.3—0.5%以下则会使仔鱼的成活率低,健康不良,出现畸形等不良症状。

我国当前采用的仔、稚、幼鱼的饵料系列是:牡蛎幼体→轮虫→卤虫→鱼、虾肉糜→人工饵料。

近年日本不用牡蛎幼体,直接采用轮虫→卤虫→碎鱼肉→人工饵料。

二、卤虫(Brine shrimp)

卤虫(Artemia)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有鳃亚门(Branohiata),甲壳纲(Crustacea),鳃足亚纲(Branchiopoda),无甲目(Anostraca),盐水丰年虫科(Branchinee tidae),俗称盐虫子。卤虫初孵幼体具多量的卵黄,以干重计,含蛋白质约60%,脂肪约20%;成体含蛋白质57.62%,脂肪18.11%,灰分19.05%,碳水化合物5.22%。当前,世界海水动物养殖,已有85%以上是利用卤虫作为活饵料来源。

(一)生物学特征

1.生态分布 卤虫广泛分布于欧、亚、美洲各不同的碳酸盐和硫酸盐湖水域,以及沿海盐田的卤水中。我国则以辽宁、河北、山东沿岸的盐田盛产。台湾也有,福建、广东、海南岛也偶有发现,近年,内蒙及山西运城亦发现卤虫,并已在开发中。

卤虫可在盐度10—247‰,甚至在高达300‰的高盐水域中生存。它能在低氧条件下生活,含氧量在1—2mg/L卤虫呈红色;在0.3—0.5mg/L呈疲惫不活跃状态;在0.1—0.29mg/L时是其致死临界。适温范围25—27℃,在大水体中可在-3—42℃之间生活。卤虫冰冻期短,冰融后仍能复活。初孵幼体在近岸集群,密度每立方米可达几十万只,一般为4万—5万只/m3;成体密度大呈带状分布,幼体在水面,成体可分布表层150cm水层中。

2.生殖 卤虫两性生殖,但以孤雌生殖为主。可卵生,也可胎生,均与温度、盐度、饵料有关。一般在夏季多行胎生,夏末秋初则由胎生过渡到卵生,产生休眠卵。休眠卵壳厚,色由灰白到棕褐,此卵可干燥贮存,在自然条件下能越冬。

卤虫的生殖周期和寿命,根据作者近年的研究,从初生幼体到成体抱卵48天,从抱卵到生出幼体54天左右,温度高的夏季仅15天左右。每尾成体可产幼体176.8—363.6尾,最高达544.2尾。平均每尾每天可产出幼体16.35—22.73尾;一尾成体可连续生殖45天。一尾个体从生到死,它的寿命约为158天,国外报道活6个月。上述资料,均与培养条件下的饵料、温度、培养管理有关。

3.食性和饵料 卤虫为滤食性,以细菌、微生物及单细胞藻类为主要食物,也可以微型颗粒状的米糠等为饵。

4.生长发育 由初孵幼体到成体共经15次蜕皮,每蜕皮一次为1龄期。每次蜕皮历时约1—15h,初期幼体2—3昼夜蜕皮一次。成体在繁殖时蜕皮。卤虫在性成熟期生长最快,日生长量在0.1mm左右,衰老期生长下降或停止生长。低盐度(48‰)生长最快,高盐度(190‰)生长最慢。

(二)卤虫卵的采收、加工和贮存 我国北方多在秋后以200目的手操网,在盐池的逆风处采。风大浪急,卵被吹到池岸缝隙,雨后又冲入池或与泥沙交混沉入池底。因此,既可用网在水面上捞取浮卵,也可用铁铲铲取泥沙后经筛淘得卵。

卤虫卵采收后(包括收购质量差的卵)处理、加工、贮存的简易流程:

(三)卤虫卵孵化和应用(工艺流程示意) 称干卵(3—5g/L水)→充气淘洗去污(30min)→卵移入200ppm福尔林浸泡30min(或3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浸5min)→滤出卵,用新鲜海水冲洗至无味→卵移入孵化桶(圆锥形桶为好)→加水(保持3kg/m3)→充气(保持卵上、下翻滚)→控温25—30℃→孵化桶上30cm处加20W日光灯(1—3000lx)→pH(8—9)→24—48h→孵化桶加黑布遮光(夜间关灯)→停止充气10min→随之打开水下灯光→出水孔系好收集幼体用的网袋→打开出水阀门→快速分离出幼体→将幼体转入盛有新鲜海水的桶中→充气→投喂时用新鲜海水冲洗幼体后用→投喂(鱼、虾、蟹幼体)无节幼体的量(3—5个虫/ml)。

(四)卤虫卵质量检查 卤虫卵由于采收、加工、贮存的方法不同,均影响其孵化率的高低。为此,提出下列检查虫卵质量的简易法。

1.购买卤虫卵时,要问明卵子采收年限(以当年者好);是否加工(以淘洗去污干燥冷冻者好)。

2.用鼻嗅卵,有无发霉的腥臭味(一般腥气而无刺鼻的烈臭为好)。

3.目测虫卵色泽,以棕褐色、干燥、纯洁者好。

4.用玻片挤压法(或指甲压卵法) 将卵放两玻片间挤压后无液体出现者,不好。

5.用手握卵,呈团状,则含水量大,不好;若不潮湿但杂质、泥土多,也不好。

6.镜下检查的卵虽凹陷干瘪但无破裂状,仍属好卵。

7.孵化 取一定量的卵,放透明玻璃杯内,在25—30℃水温下,经48h计算其孵化率。水温低可延长5天左右才孵化。如果无海水,可用1000ml淡水加粗盐30g备制。我国卵一般孵化率在30%以上,加工处理的卵孵化率可达50%以上。

(五)卤虫卵去壳及应用 卤虫休眠卵表层硬壳的主要成分是脂蛋白和正铁血红素,易溶于次氯酸盐,卵壳内的卵黄外还有一层透明的薄膜保护,故其胚胎的活力不受影响。为达到去壳目的,需合理的配制去壳溶液。

1.去壳溶液配制及浓度计算:

(1)去壳液的配制:次氯酸钠溶液,液态次氯酸钙和漂白粉均可作去壳原料。

配制去壳溶液必须考虑以下三个条件:

①去壳液的总量(次氯酸盐用量加海水用量)应满足13ml/g卵;

②用次氯酸盐的量,是按2g卵/每克有效氯含量;

⑧用次氯酸钙,则按1gNa4CO3/克卵;用次氯酸钠,则按0.13gNaOH/克卵。

根据上述三个条件,即可计算出一定量的卵所需配制的去壳液数量及浓度。

(2)计算方法:用含氯量为13%的次氯酸钠溶液,配10g卤虫卵的去壳液。按上述①:13ml/g卵;即10g卵=130ml(总量)。按②:2g卵/g有效氯;即10g卵=10/2=5g(有效氯)。按③:已知次氯酸钠含氯量为13%,依比例式:100∶13=X∶5

从10g卤虫卵所需的130ml总量中-38ml的次氯酸钠量=92ml(为海水量)

按③:用NaOH的量为0。13g/g卵

即:0.13×10g卵=1.3g(NaOH)

综上所述:则92ml海水加入1.3gNaOH,再加13%的次氯酸钠溶液38ml,就配成了10g卤虫卵所需的去壳溶液剂量。

用次氯酸钙作去壳液的计算见表42—1。

表42—1 用次氯酸钙作去壳液计算剂量与卤虫卵比例

用其他去壳原料,依含氯量不同,计算方法类推。用去壳原料前,必须先测知含氯量。若用粉状漂白粉做去壳原料,用前先将漂白粉放海水中浸泡、搅拌,使其溶解,再加碳酸钠,再搅拌片刻,静置数分钟,滤去不能溶解的沉淀再用。

2.卵去壳前后的处理和操作

(1)卵淘洗和去壳:根据去壳溶液的剂量,称取一定量的卵,放入海水或淡水中充气搅拌去污,约30min左右。凹陷卵恢复圆状。滤出好卵,投放去壳溶液中,充分搅拌均匀,去壳速度依温度而有变化。

(2)卵去壳过程的变化;卵在去壳过程中,卵的颜色由咖啡色逐渐变为灰褐色,再到白色,瞬间卵即呈桔红色,去壳完成。

注意事项:①控制水温在40℃以内;②完成去壳后立即用水冲洗,去其溶解的壳膜;③去壳时间不宜拖长,一旦去壳过度,则卵粘连呈絮状,此卵不能再孵化,卵内营养也受破坏。

(3)去壳卵清洗去氯:将刚去壳后的卵放入1—2%的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液中(5—10ml/g卵)去氯。或加0.1N(0.1mol/L)浓度的盐酸液(37%浓盐酸8.2ml加91.8ml蒸馏水)若干滴去氯。

(4)测试去氯效果:取少量卵于0.1N浓度的碘化钾(0.1N(0.1mol/L)浓度的碘化钾溶液配制:取16.6g碘化钾溶于1L蒸馏水中)中,加1—2滴可溶性的淀粉溶液,以是否出现蓝色,示去氯是否完全。

Cl2+2KI=2KCl+I2(加淀粉液呈蓝色)

3.去壳卵的贮存、孵化和投喂 去壳卵可贮存备用。贮存方法:①饱和食盐水浸泡数分钟,滤出转换一次饱和食盐水浸泡,反复2—3次。最后以超出去壳卵量2—10cm的深度贮存;②直接将去壳卵放在低温或冰冻(4—-4℃)贮存;③将去壳卵滤水后风干装瓶贮存。用以上方法长期贮存,孵化率可能有降低,但作饵料,仍效果较好。

去壳卵可孵化后投喂。卵去壳后其孵化率提高,孵化速度也略快。这与卵去壳时的温度,去壳时间长短以及卤虫卵的不同品系有关。

去壳卵也可直接投喂,作为鱼、虾、蟹类的幼体的饵料。但由于卵去壳后失去浮力,易粘连下沉呈团,故应在充气条件下投喂,否则,不易被幼体所获得。

尤应注意,经饱和盐水贮存的去壳卵,用前应以淡水冲洗,淡化后再投喂。

(六)卤虫增养殖和在盐业生产中的作用

1.引种繁殖 在没有卤虫资源的国家和地区,可从其他国家引进卤虫的优良品系,接种到适于繁殖生长的盐湖或盐田中。采用一次生引种或称永久性引种,如巴西东北部的马口盐场(Macau)就是将美国旧金山湾卤虫的无节幼体引种移养成功。也有用暂时性的引种移养,如菲律宾、泰国等地区,曾将500g卤虫卵所孵出的幼体接种到1ha的盐田池中,每月可收获1000—1500kg鲜卤虫和15—20kg卤虫卵。

卤虫卵去壳工艺流程

2.室外土池或水泥池培养卤虫 是采用清池、施肥和半投饵的常规人工养殖法。国外在卤虫生殖的集中季节,有收鲜卤虫40kg/ha/天,以及收卤虫卵0.6kg/ha/天的记录。我国养卤虫每亩产量约在125—200kg的水平。

3.集约式养殖卤虫 即在不换水的环道批次养殖。不换水,但保持水质平衡,需要人工供饵,平均产量可达5kg湿重/m3。也有用流水连续更新水质,高密度养殖卤虫的方法,其接种量为2万个无节幼体/升水,水温25℃时在2周内产量可达25kg(湿重)/m3

据近年报道,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500个以上的地区发现有卤虫,除用于水产动物养殖中的饵料外,并用于盐田生物管理的生态系统,以提高盐质盐量。

建立盐田生物系统的平衡,首先应考虑在初级蒸发盐池富有各种生产力高的微小生物群落,继而在中级蒸发池有相应数量的浮游单胞藻类和卤虫,在高级蒸发池应有大量的红色嗜盐菌类。

卤虫即起滤食净化的作用,死亡老化的藻渣沉于池底,形成藻垫防止渗透,提高盐量。绿色单细胞藻和有机碎屑,被卤虫所摄食,净化了水质,提高了盐的纯洁度,而卤虫死后又繁殖了红色嗜盐菌类,从而提高了盐产量。这个模式,是国际盐田生物管理的权威戴维斯(Davis)所提出,是有价值的生态平衡系统,已受盐业生产的重视。

(编者:郑严、李诺、赖伟 审者:李德尚、李诺、郑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