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海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35页(1650字)
(一)施肥 在成鱼养殖池中,为在投苗后继续培养天然饵料,可根据池水的水色及透明度大小,适时、适量追施肥料。多用无机肥,也可用有机肥,但必须是腐熟好的。
(二)投饵 鲻鱼、梭鱼等杂食性鱼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其食性表现出很强的可塑性。可以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广泛取用。也可做成人工配合饵料投喂。几种肉食性鱼类,应以新鲜的杂鱼、杂虾、贝类、头足类等为主,也可投喂含动物性成分为主体的人工配合饵料。
在投饵技术上,可学习渔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三看”(看天气、看水色、看鱼类活动和摄食)、“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饵原则,灵活运用。“四定”中“定质”一项属于物质条件,其他三项都是投饵技术问题,其具体内容为:
1.定质 对饵料质量要求精而鲜。“精”,除了要做到在尽可能范围内,适应鱼在不同发育阶段的食性要求,投喂营养成分较丰富的饵料外,还应从饵料的精细加工上下功夫。“鲜”,则是要求保持饵料新鲜洁净,腐烂变质和易于导致鱼病的饵料是不能投喂的。
2.定位 不论池中鱼类放养的密度大小如何,饵料最好投放在设置于固定地点投饵装置内,供鱼取食。沉性饵料应投在食台上,江苏省梭鱼养殖的食台一般采用支撑芦席的四角,固定于池底而成。食台面积约1~2平方米,最好设在池塘北岸,向阳无风、水面开阔、人畜少到的地方。食台的设置深度要依鱼的种类、鱼体大小和季节、水温而定。也可不设食台,而在池内底质坚硬无污泥的地方设食场。定位投饵既便于检查取食情况,又利于清除饵料残渣,进行食场消毒等工作,保证池鱼吃食卫生。鲈鱼、黑鲷、河鲀等一般选择水位较深、水质好、操作方便的进水闸附近做投饵区,该处铺设孔径1厘米的网衣,投饵后可随时提出水面,以检查摄食情况。山东省牟平县的牙鲆养殖池内,一般每公顷面积设1个投饵点,每个池设2~3个点。
3.定量 定量是根据鱼体大小,在不同的季节、时间有节制地投入饵料。要根据养鱼计划、鱼体增重计划和各种饵料的饵料系数,规划好全年的投饵量。根据水温和鱼的生长期,规划好各月、各旬的投饵量。还要对每天的投饵量计划好,并按具体条件灵活掌握,切实做到“三看”。
4.定时 投饵季节应争取早开始,晚结束,尽量延长鱼类的生长期。在生长期中每天的投喂次数,应与投饵量结合考虑,原则是“少量多次”,投下饵料要较快地吃完,不让新陈相接,浪费饵料,影响吃食卫生。
一般稀养池(每666.7平方米数百尾至上千尾),可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投饵量以3~4小时吃完为准。密养池(每666.7平方米数千尾至上万尾),则视密度情况适当增加投饵次数。
肉食性鱼类往往摄食凶猛,易掀起水花,且随鱼群聚集,出现抢食现象。应通过驯化,使鱼听到一定响声(以木棒敲击铁桶声)集游来取食。起初鱼少时可慢投,当鱼群聚集争食时,应加快投喂。当鱼大部分吃饱离去后,应少投慢投,照顾迟来者。
(三)水质调节 要根据各种鱼类所要求的水质指标,结合当时池水的实际状况,适时换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一次换水量不宜过大,以免盐度、水温等理化因子的过大变化,或使已经形成的较稳定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有条件的,也可用增氧机通过增氧来调节水质。
(四)巡池 要坚持每天巡池,观察水质状况和水的肥度、鱼的活动情况,注意有无浮头、病害、赤潮和死鱼现象发生,有无决堤、漏闸及逃鱼等事故隐患。一经发现,应随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