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出血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常见鱼病防治手册》第26页(922字)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草鱼出血病研究协作组(1984)报告,草鱼出血病病原为鱼呼肠孤病毒(FRV)。
症状:剥去皮肤可见肌肉点状出血,严重病鱼肌肉全部发红。肠空,肠道有时亦充血,严重的肠道发紫红色。肠管间脂肪有时亦有点状出血。鳃盖有时也充血,鳃部、腹鳍和臀鳍基部之间有的亦有出血现象。病鱼体黑,离群独游。
流行情况:此病是当年草鱼严重的流行病,二龄小草鱼亦会感染。发病高峰多在每年的8-9月,发病水温为25-37℃,25-34℃发病率较高。最近据有关单位调查,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广东等省都有此病流行,对当年草鱼生产造成损失最大。原误认为是细菌性肠炎。
预防方法:
1.免疫预防:当年草鱼每尾注射0.3-0.5毫升疫苗,试验结果表明,凡注射疫苗的草鱼免疫期可达14个月以上,大面积应用免疫效果可达80%以上。对青鱼进行免疫注射预防,1980年免疫防病的二龄青鱼平均成活率为80.8%,比生产塘的二龄青鱼平均成活率高58.5%;1981年免疫防病的二龄青鱼平均成活率为77.9%,较对照塘高55.4%,较一般生产塘高58%,效果显着。
2.生态预防:1979年左文功等利用养双季草鱼种的生态学预防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这种预防方法对当前湖泊等大水面养殖来说是行之有效的,在鱼种养殖也是个增产的方法。具体做法是:从5月下旬到7月底养成第一茬草鱼种,从8月初到10月份为第二茬养殖。第一茬可以以放养草鱼为主,搭配鲢或鳙,但第二茬草鱼作为搭配放养较好。草鱼和鲢或鳙的放养密度以4,000尾左右较宜,如鱼种规格大,密度可适当稀放。养双季鱼种,即在7月底以前养成第一季,完全可以不发生草鱼传染性出血病,或塘口发病率极低。
图2 草鱼出血病病原——鱼呼肠孤病毒(F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