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褐腐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46页(1150字)
梨褐腐病又叫菌核病,是梨树生长后期至贮藏运输期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在全国梨区普遍发生,严重时可造成绝产无收。
【症状】:
梨褐腐病只为害果实,造成果实腐烂。发病初期,果面上出现褐色圆形水渍状小斑,以后病斑迅速扩大,从病斑中央逐渐长出灰白色至灰褐色2~3毫米大小的小绒球状霉丛(病菌),同心轮纹状排列。果实受害后,病斑很快扩展,8~10天可使全果腐烂,病果软烂多汁,受震极易脱落,落地变成烂泥状。大多数病果早期脱落,也有少数残留在树上。后期病果失水干缩,严重皱缩变小,成为黑色僵果,表面具有特异的蓝黑色斑块。
【病原】:
Monilinia fructigena(Aderh.et Ruhl.)Honey,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时期为 Monilia fructigena Pers.,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除为害梨外,还可侵染苹果、桃、杏、李、樱桃等多种果实。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僵果上越冬,第二年产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为害。贮藏运输期病果与未发病的果接触也可传播。在果实近成熟期(8月上旬至9月上旬),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也可从皮孔侵入。病菌侵入后经5~10天的潜育期,即可引起果实发病,该病在田间有多次再侵染。高温、多雨潮湿、果实表面有大量伤口是导致病害严重发生的重要因素。
【防治方法】:
(1)搞好果园卫生 采收后,彻底清除树上树下的病僵果,进行深埋,并在发芽前进行土壤深翻,将残留的病残果彻底埋入土中,减少越冬菌量。从果实进成熟期开始,及时检查并摘除树上和落地的病果,减少田间菌量。
(2)药剂防治 从果实成熟前一个半月开始喷药,连喷2~3次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常用药剂有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胶悬剂800~1000倍稀释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稀释液、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灭菌铜水剂500~600倍稀释液、1∶2∶200~240的波尔多液等。
(3)把好贮藏运输关 贮藏前要注意彻底挑除各种病伤果及虫果;包装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压伤、碰伤;贮藏运输期间,要注意控制温湿度,温度以保持在1~2℃,相对湿度在90%为宜;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发现病果,及时进行处理,以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