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病虫害防治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60页(6698字)

1.樱桃根癌病

【症状】:

主要发生在樱桃树的嫁接部位,有时也发生在粗侧根上。发病初期,发病部位形成灰白色瘤状物,表面粗糙,内部组织柔软,白色。病瘤增大后,表皮枯死变为褐色至暗褐色,内部组织坚硬,木质化,表面常长出稀疏细根毛。病瘤呈球形或角球形,大小不等,二年生苗木上的病瘤大的直径5~6厘米,小的直径为2~3厘米。病树长势衰弱,产量降低。

为害樱桃树的枝干。发病初期,病部呈暗褐色,稍肿起,并分泌树脂,以后干缩凹陷,在灰褐色表面上长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子座。

樱桃树枝干上长出平贴状的圆形或椭圆形、膏药状菌膜,菌膜周围色浅。菌膜是灰色,叫灰色膏药病;菌膜是茶褐色,叫褐色膏药病。

枝干上发病部位稍微隆起,随着树液流动从发病部位流出透明或褐色、暗褐色的树脂,发病部位后期变为黑褐色,树势衰弱,重者上部枝条枯死。

又称致死黄化病。病枝丛生,直立,如扫帚状,不形成花,比健康枝展叶早。叶片小而肥厚,色淡,向背面弯曲,变成黑褐色、干枯脱落。挂果少,果实小而不成熟。

叶片初生针头大小的紫褐色病斑,扩大后变褐色,大小4~5毫米,边缘不明显,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粒点,后期发病部位与未发病的健康部位交界处长出淡褐色分离层,病斑常脱落穿孔,周围留下褐色痕迹,多提早落叶。

樱桃炭疽病为害果、叶片和芽。果实发病,先在果面上形成茶褐色凹陷病斑,不久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上面产生橙黄色黏状物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团。幼叶上散生茶褐色、圆形病斑,老叶上散生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常造成落叶。也能侵染叶柄,致使叶片变成茶褐色、焦枯状,同时造成基部芽枯死。

侵染花、果和叶片。花受侵染时,花器于落花后变成淡褐色,枯萎,长时间挂在树上不落,表面生有灰褐色粉状物。幼果发病初期,在果实表面产生针头大小的褐色小点,后扩大成茶褐色病斑,造成腐烂,或病斑凹陷,成为畸形果,发病部位产生灰褐色粉状物。成熟果受感染时,果面产生褐色斑点,很快扩展到全果,变成软腐,不久表面产生大量灰褐色粉状物。叶片偶有发病,多发生在展叶期的叶片上,开始产生不太明显的褐斑,后扩展到全叶,叶上生灰白色粉状物。

为害叶片和幼果。幼叶发病变为褐色,叶脉和叶柄上产生的灰白色粉状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幼果发病,发病部位变为茶褐色或淡褐色,稍有皱缩,其上产生少量灰白色的孢子团。

果实近成熟时,变成淡褐色软腐,果面覆盖灰色毛状霉层。

樱桃黑霉病是樱桃采收、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重要病害,发病迅速,常造成很大损失。该病只发生在成熟的果实上。病果暗褐色,很快软腐,果面覆盖蛛网状黑霉,运输过程中能迅速向周围好果上蔓延,使整箱果变成灰黑色,烂泥状,流出汁液。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5.3~5.7毫米,翅展12~13毫米。体粗壮,背面黑色。头部密生短毛,复眼黑色,3个单眼排成三角形,橙黄色。触角丝状,黑褐色。雄虫触角浅黄褐色。中胸盾片有“X”形凹纹。翅透明,翅脉棕褐色。雌虫足基节黄色,雄虫黑色。

卵:长椭圆形,长0.6~0.8毫米,乳白色,透明。

幼虫:初孵幼虫头深褐色,体白色,透明;老熟幼虫头淡褐色,体黄白色,体长8.4~9.6毫米。胸足发达,腹足7对,不发达。体侧多皱纹和突起。

蛹:裸蛹,长4.2~6.1毫米,初为淡黄色,后变黑色。

茧:圆柱形,长4.3~6.5毫米。皮革质,表面粘有土粒。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4毫米,宽0.97毫米。头部黑色,胸、腹部骨化、色深,各节间色淡。表皮粗糙,有颗粒构成的网纹。触角长1.1毫米。腹管圆筒形。尾片短,圆锥形。

有翅胎生雌蚜:头、胸部黑色,腹部色淡。

【病原】: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mith et Towns)Conn,属土壤杆菌属细菌。

Valsa japonica Miyabe et Hemmi,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菌形态同杏树腐烂病菌。

Septobasidium bogorience和S.fanakae,属于担子菌亚门真菌。能以介壳虫的分泌物为营养。

多因素。

病原菌为植原体(Phytop1asmas),以前称类菌原体。

Mycosphaerella cerasella,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Schrenk,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为盘长孢状刺盘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Sclerotinia kusanoi和S.fructicola(Wint.)Rehm,均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orum,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产生大型分生孢子。

Botrytis cinereaPers.ex Fr.,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能侵染多种果树、蔬菜和花卉。

Rhizopus stolonifer(Her ex Fr.)Vuill.,黑根霉,属于接合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细菌在病组织中越冬,借助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发病轻重与砧木品种关系密切,哈利酸樱桃砧木发病最轻,其次为中国樱桃,实生甜樱桃作砧木的发病最重。

以子囊壳、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发病部位越冬,第二年春季散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寒冷地区、老树和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病重。

灰色膏药病多发生在温暖地区;褐色膏药病多发生在凉爽地区。详见李树膏药病。

引起流胶病的原因较多,氮肥偏多、修剪过重、土壤干旱、过湿、冻伤、蛀干性害虫为害及病原菌侵染均可造成流胶病。

病菌在病枝和病叶中越冬。病菌侵入后分泌生长物质,刺激寄主细胞大量增生,使叶片肥厚。展叶时低温多雨有利于发病。

病菌以子囊壳在病叶内越冬,第二年春季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5~6月开始发病,7~8月发病最多。

病原菌在枯死的病芽和短果枝叶痕部位越冬,第二年春天气温升到10℃以上时开始形成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幼果期至果实成熟期均能发病,6月份为发病盛期。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病果中越冬,也可以菌丝在病僵果中越冬,第二年春季长出子囊盘,形成子囊孢子,或在病僵果上直接形成分生孢子,进行侵染。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于花期侵染花,并产生分生孢子,侵染幼果。一般幼果发病较少,但发病幼果和病花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大量侵染正在成熟的果实。病原物子囊盘的发育和果实的发病均需一定湿度,所以,早春土壤湿度大,花期及果实接近成熟期雨水较多,有利于发病。果实在幼果期和成熟期易发病,而硬核期发病较少。发病适温为20~25℃。

病菌以落地腐果上的菌核越冬,第二年春形成子囊盘,产生子囊孢子,侵染幼叶及花柱头,造成叶和幼果发病。

病菌以菌核和分生孢子越冬,第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病菌生长适温为15~20℃,果实采收期低温、阴雨有利于发病。

病原物广泛存在于空气和土壤中,气流传播,从伤口侵入。发病适温为25℃,10℃以下不能发病。果实成熟过度,容易发病。

【发生规律】:

樱桃实蜂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夏,以前蛹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樱桃开花时成虫羽化出土。成虫羽化后先在树冠上空飞舞,晴天10~14时比较活跃,中午交配、产卵。早晚及阴雨天则多在树冠内不活动,有假死的习性。气温低于14℃时很少活动。成虫有取食花粉补充营养的习性。大多数卵产在花托的表皮下,少数产在花柄上,产卵愈合后呈现小黑点。1朵花产卵1粒,少数产卵2粒。每雌产卵29~47粒。幼虫孵化后咬破表皮,多数幼虫爬至幼果顶部缝合处蛀果。幼虫在果内取食果核及果仁,老龄幼虫食果肉。幼虫在果内取食22~29天,老熟后脱果落地,入土化蛹,入土深度在4~8厘米范围内。在山区,阳坡树比阴坡树受害重;坡谷比坡顶树受害重;早花品种比晚花品种受害重。

樱桃瘿瘤头蚜1年发生多代,以卵在樱桃幼枝上越冬。春季樱桃花芽膨大时,越冬卵孵化为干母。干母在幼叶尖部侧缘背面为害,形成虫瘿,并在瘿内为害、繁殖。4月下旬有翅蚜向外迁飞至夏寄主上为害。10月份迁回樱桃树上产生有性蚜交配,在幼枝上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制度,严禁病苗进入无病区。

(2)选择抗病力强的砧木。

(3)剔除病苗。

(4)治疗病瘤。刮除病瘤,用3%DT杀菌剂水剂30倍液或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30倍液涂抹伤口。

(5)生物防治。用抗根癌菌剂浸泡树苗,可预防发病。

2.樱桃树癌肿病

注意防止冻害,及时刮除发病部位,涂抹消毒保护剂30%腐烂敌可湿性颗粒剂30倍液,或843康复剂等。

3.樱桃树膏药病

在病树发芽前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

4.樱桃树流胶病

参考李树流胶病。

5.樱桃丛枝病

喷洒四环素控制病害。

6.樱桃穿孔性褐斑病

(1)搞好果园卫生。清扫落叶,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7.樱桃炭疽病

(1)剪除枯死病芽。

(2)药剂防治。发芽前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生长期喷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结合防治褐腐病进行兼治。

8.樱桃褐腐病 樱桃褐腐病是樱桃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生比较普遍,常造成果实大量腐烂,对产量影响大。

(1)搞好果园卫生。采收后清除树上、树下的病果。

(2)加强栽培管理。开花后剪除病花,深埋,可减少菌源;合理修剪,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湿度。

(3)花开绽期和生长期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9.樱桃幼果菌核病

开花前喷药防治褐腐病时兼治此病。

10.樱桃灰霉病

防治褐腐病时可兼治此病。

11.樱桃黑霉病

(1)适期采收,避免成熟过度。

(2)采收和运输中注意减少伤口。

(3)应在低温下运输和贮存。

12.樱桃实蜂 樱桃实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寄主为樱桃,以幼虫蛀入果内取食果核和果肉。幼果被害后,表面出现浅褐色蛀果孔,蛀孔周围堆有少量虫粪。蛀果孔渐渐愈合为小黑点,随着幼虫生长,果内充满虫粪,果顶变红,提前脱落。幼虫老熟后,多数在果柄附近咬一个圆形脱果孔脱落。

(1)人工防治 早春翻树盘,深度10~15厘米,将土中的越冬幼虫的虫体翻于土表,使其被风吹日晒致死或被鸟啄食;于樱桃开花前,在树干周围覆土10厘米,可阻止成虫羽化出土。

(2)药剂防治 成虫出土前(约在3月上旬)和幼虫脱果期(约在4月下旬),在地面施药防治成虫和脱果幼虫,防治方法同桃小食心虫;樱桃落花后,立即喷药防治幼虫。常用的药剂有2.5%的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80%的敌敌畏1500倍液。

13.樱桃瘿瘤头蚜 樱桃瘿瘤头蚜属同翅目,蚜科。分布于北京、河北、河南、陕西和浙江。寄主只有樱桃。在陕西受害严重,受害株率达到100%,受害叶率达70%以上。受害叶片端部侧缘形成花生壳状绿色稍带红色的伪虫瘿,被害叶被凹陷,叶面突起呈泡状。反面开口,虫瘿2~4厘米,宽0.5~0.7厘米,开始微红色,后期变枯黄色、干枯。

(1)休眠期防治 樱桃树开花前,全树喷洒95%的蚧螨灵乳油(机油乳剂)50~100倍液,40.7%的乐斯本乳油1500~2000倍液,杀灭越冬卵效果好。

(2)树上喷药 3月上旬在越冬卵孵化,但尚未形成虫瘿时,喷洒2.5%的溴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40.7%的乐斯本乳油1500~2000倍液。也可在10月下旬有性蚜出现时喷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