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白粉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02页(1159字)

【释文】:

白粉病是豌豆的主要病害。分布广。一般发病率50%以上,重病棚室植株100%发病,病叶率可达80%以上。病株早衰,由下向上枯黄,严重影响结实,降低品质。除豌豆外,还为害豆科、茄科、葫芦科等60多种作物。

1.症状识别 病害主要为害叶、茎蔓和荚,在生长中后期发生,多从叶片开始发病。叶片表面出现白粉状、淡黄色小点,后扩大为不正形粉斑,互相连合,病部表面被白粉覆盖,叶背现紫褐色斑块。随病情发展,叶片迅速枯黄。茎、荚染病也出现小粉斑,严重时布满茎、荚。茎部枯黄,嫩茎萎缩。后期病部产生小黑点,即病菌的闭囊壳。

2.病原菌及传播途径 病害是由子囊菌亚门豌豆白粉菌真菌侵染引起的。分生孢子椭圆形至柱形,无色,单胞。子囊壳暗褐色,扁球形。附属丝丝状,12~34根。子囊5~8个,卵形。每个子囊含子囊孢子3~5个,卵形,黄色。寒冷地区,病菌以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表越冬。翌年产生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借气流和浇水溅射传播,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后期产生子囊壳越冬。温暖地区病菌以分生孢子在寄主上为害传播,无明显越冬现象,也未见产生子囊壳。

3.发病条件 昼暖夜凉,昼夜温差大,潮湿、结露多的棚室,适于病害发生蔓延,即使空气较干燥,病害仍可严重发生。品种间对病害的抗性有明显差异。细荚豌豆较大荚豌豆抗病。

4.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轮作倒茬 豌豆根系分泌物对第二年植株根瘤菌活动及根系生长有影响,忌连作。

(3)种子处理 用种子重量0.3%用量的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1混合拌种,并密闭2~3天后播种。

(4)棚室消毒 播前,最晚出苗前,每公顷棚室用硫磺粉15~30千克加适量锯末熏烟灭菌。

5.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2%武夷菌素(BO-10)200倍液,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或2%加收米水剂500倍液喷雾。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