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病毒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97页(1142字)

【释文】:

1.症状识别 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嫩叶初呈明脉、失绿或皱缩,继续长出的嫩叶呈花叶。浓绿色部分突起呈疱状斑,或凹陷,叶片通常向下弯曲。有些品种染病后,叶片畸形,病叶变小,病株有时矮缩,开花延迟,豆荚上很少表现症状。

2.病原菌及传播途径 病害由病毒侵染而致,常见的病毒有3种: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MV)、菜豆黄花叶病毒(BYMV)和黄瓜花叶病毒菜豆系。菜豆普通花叶病毒粒体线状,失毒温度56~58℃,稀释限点1∶1000,体外保毒期1~1.5天。主要靠汁液接触和蚜虫传毒,种子带毒率30%~50%。病毒除为害菜豆外,还侵染豇豆、扁豆和蚕豆。菜豆黄花叶病毒粒体线状,失毒温度56~60℃,稀释限点1∶800~1000,体外保毒期1~1.5天,靠汁液接触及蚜虫传毒,种子不带毒。除菜豆外还侵染蚕豆、豇豆、扁豆、豌豆等多种植物。黄瓜花叶病毒菜豆系病毒粒体球状,失毒温度60~70℃,稀释限点1∶1000~10000,体外保毒期3~4天,传毒靠汁液接触和蚜虫,种子不带毒。寄主范围广泛,除菜豆外,还寄生百余种植物。病毒初次侵染主要来源于越冬寄主和带毒的种子。播种带毒的种子,幼苗即是病苗。通过蚜虫重复侵染。菜豆普通花叶病毒靠棉蚜、桃蚜、菜缢管蚜等蚜虫传毒;传播菜豆黄花叶病毒的蚜虫有豌豆蚜、豆蚜和桃蚜;传播黄瓜花叶病毒菜豆系病毒的蚜虫有桃蚜、棉蚜。蚜虫传毒为非持久性。蚜虫在病株上吸毒1~5分钟后,即具有带毒能力,菜豆黄花叶病毒最短吸毒时间为15分钟,带毒蚜虫转移到健株上连续吸食约20分钟后即失去继续传毒的作用。

3.发病条件 病害发生与蚜虫发生量有关。蚜虫多,病害发生普遍、严重。温度26℃左右时,植株多表现为重花叶、矮化和卷叶;18℃左右时,呈现轻花叶;28℃以上或18℃以下,症状受抑制。棚室内光照不如露地,病症较露地轻。植株生长不良病重。

4.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 如早熟14号、春丰4号、芸丰等品种抗病性强。

(2)治蚜防病 及时防治蚜虫,防止传毒。

(3)加强田间管理 适时适量浇水。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0.5%菇类蛋白多糖(抗毒剂1号)水剂2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