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4页(1285字)

(图1-3) 又名白鲢、跳鲢、鲢子等,属于鲤科、鲢亚科。鲢鱼分布很广,我国自南到北都能生长。

图1-3 鲢鱼

鲢鱼栖息于水的中上层,在天然的江湖中,最大个体可达到20千克以上,在池塘中最大个体为10~15千克。鲢鱼具有生长快、疾病少和不需专门人工投饲的特点,因此虽肉味没有青鱼、草鱼好,但目前仍是池塘养殖特别是城郊养鱼的主体鱼,产量居首位,特别是在江浙一带池塘中,产量占养殖总产量的40%左右。

鲢鱼以食浮游植物为主(包括黏附在藻类上的细菌)。在鱼苗阶段(体长15毫米左右)食浮游动物,也食人工投喂的豆浆。鲢鱼摄食方法是一种特殊的类型,它的鳃耙和鳙鱼不一样,每根鳃耙与相邻之间有骨质小桥,其外面还覆盖着海绵状的筛膜,因此微小的浮游植物(藻类)不能随水滤出体外,而成为食物。鲢鱼是摄取藻类的典型鱼类,其吞食的主要成分是各种硅藻、甲藻、金黄藻、黄藻等,在肠管中也出现有轮虫和小型甲壳动物、原生动物等。较大型的枝角类和桡足类则很少被食。近年来关于鲢鱼的食性问题,有一些新的发现,即在鲢鱼的食物中腐屑和细菌是十分重要的。据有关报道,某些浮游植物贫乏的池塘,2龄鲢鱼整个夏季以池底蓝藻腐屑为主,腐屑占其食物重量的90%。当水中浮游植物很低,或者小平裂藻之类的蓝藻占优势时,鲢鱼停止在水层滤食而转以底生藻为主。为发挥鲢鱼摄食藻类的特性,目前各地都在湖泊、水库中大量放养鲢鱼,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鲢鱼在长江、西江、珠江、黑江均有天然产卵场,生殖季节在4~5月,南方较早,北方较迟。目前,鲢鱼苗主要来自人工繁殖。鲢鱼亲鱼成熟年龄为3龄,近几年,有些退化的鲢鱼也有2龄成熟的。最适的催产年龄最好在3龄以上,体重3~6千克。鲢鱼的怀卵量:48千克为20万粒;10千克可达170万粒。

鲢鱼的成鱼养殖比较普遍,特别是缺乏草料和螺蛳的地区,多以鲢鱼为主体鱼,有些地区虽以草鱼为主,但实际放养数量还是鲢鱼大于草鱼。一般作为主体鱼的放养数,每667米2为200~300尾,最多可放养到500尾;作为配养鱼时,每667米2放100~150尾,或80~100尾。鲢鱼的一般生长速度:当年鱼可长到13.2厘米(667米2放8000尾左右);2龄鱼长到0.5千克(若培育2龄鲢鱼种,则只能长到0.25千克);3龄鱼可长到1.5~2.5千克。在稀养、精养的条件下,当年鱼可长到0.5千克的商品规格。饲养鲢鱼通常以施发酵的粪肥、绿肥培养浮游生物为主,但也可适当投些糠、麸、糟等精料,以加速生长。

近年来,由于近亲交配等的原因,出现了个体变小、性腺提前成熟的现象,影响了产量的提高。为此,各地正开始重视鲢鱼品种的提纯复壮和品种改良,并从“四大家鱼”原良种场引进亲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