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管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445页(3167字)

(一)虾苗放养 刀额新对虾虽然能在淡水中生活,但自然生活环境是海水,这一点与罗氏沼虾和中华绒螯蟹截然不同,后两者在半咸水中繁殖,在淡水中生长,苗种本身就十分适应淡水。因此,刀额新对虾的淡水驯化更加复杂,很多体质差的苗会在驯化中被淘汰,由于苗种淡化不过关会给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这也是许多养殖户抱怨刀额新对虾难养的原因,所以养殖户在购买虾苗时要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育苗单位的虾苗,购苗时要仔细询问育苗过程和淡化天数,检测苗池的温度、盐度和虾苗的长度。优质的虾苗应外表光洁晶莹、规格匀称、弹跳有力,反之大小不一、体表暗淡的虾苗为劣质虾苗。养殖户可提前1天自带池塘水测试虾苗是否能长时间保持活力,也可用市售优质矿泉水(非蒸馏水)测试。

与罗氏沼虾相比,刀额新对虾的苗较为细嫩,因此装苗运输时,其密度也可适当大些,如一只标准的尼袋,规格为60厘米×30厘米×20厘米,充水1/3,在气温25℃左右,需运输10小时左右时,每袋可装规格为0.8厘米的刀额新对虾苗1万尾,其运输密度约为罗氏沼虾的2倍。

放苗的好坏也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外水产养殖者很早就引入了“应激”(stress)的概念,其主要内容是说动物在受外界刺激时,免疫力会下降,从而显着提高动物的死亡率。虾蟹类尤其是这样,在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刺激时,不会全部死亡,个体也不会反映出明显症状,而是群体数量的下降,也就是成活率明显下降,运输过程中我们难以避免如高密度、震动以及有害排泄物浓度过高等不利因素,在放苗过程中,我们就要努力避免温度、盐度和pH的差异引起的对虾苗的刺激。

池塘条件千差万别,我们在放苗时要努力给虾苗一个适应过程,具体方法是将运到池塘边的虾苗连尼龙袋整体放置在池塘中,一段时间后,内外水温就会趋于一致,找一个较大的容器如菱桶,将尼龙袋解开,虾苗倒入容器中,再用小碗或水勺舀池塘水缓慢加入容器中与运送虾苗的水搅动混合,这一过程为适应过程,适应过程的时间长短可以这样确定:先测尼龙袋中运输用水的水温、盐度及pH,再测池塘水的温度、盐度及pH,比较三项指标的差异,水温相差1℃需适应15分钟,盐度相差1需适应15分钟,pH每相差0.6需适应15分钟,三个时间值不叠加,而是取最大值。

举个例子,如温度相差2℃,盐度相差0.5,pH相差1.5,计算应以pH的差异为准,适应时间为45分钟。

需要指出的是,同一个养殖场内的池塘条件各不相同,差别可能会很大。放苗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日出以后,这时的水温较低、水质也较为稳定。要尽量避免在午后放苗,午后池塘水温高,氧气高,pH也会很高,不利于虾苗放养。

刀额新对虾放苗的密度一般掌握在每667米24万~5万尾,这样的密度有利于保证高产。

(二)饵料投喂 刀额新对虾为广食性虾类,虾苗下塘后主要以池塘中的天然饵料为主,对于饵料十分丰富的池塘,虾苗下塘后1周可不投喂人工饵料,1周后视水质情况泼洒豆浆,适度保持肥水,同时配合笃滩,用豆饼、麦粉、菜籽饼、粉等充分混合后经碾轧制成面团,用手捏成蛋大小沿岸笃滩,约2周后,虾苗长至3厘米时即可投喂小粒径的颗粒饲料。虾类多为杂食性,国内外的饲料配方也千差万别,可因地制宜自行配制颗粒饲料,但要确保原料新鲜不变质。

定期(如每隔15天或20天)打样检查虾的生长情况,也便于调整投喂,可在岸边靠近池底处设置食台,清晨检量虾的摄食情况,饵料以吃完并略有少许剩余为佳,有条件的地方可多投喂些螺肉、蚌肉或杂鱼肉等动物性饵料,各种饵料的投喂量绝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摄食情况、天气情况及水质变化情况及时加以调整。

(三)水质管理 维持好水质的目的不仅是使刀额新对虾能够在水中生存,而且要使其处在最佳生长条件下,养殖户必须了解虾池中发生的各种水质变化,监测、纠正那些影响对虾生长的各种因素。

1.氧气 溶氧必须高于3.5毫克/升,这样的浓度才能保持刀额新对虾的良好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率。低于这个浓度会直接危害虾类并引起有毒代谢物的大量增加,一些处于还原和非离子状态的氮、硫、碳代谢物,如氨(NH3)、硫化氢(H2S)和甲烷(CH4),即使含量很低对虾也是十分有害的,而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微生物则可将这些代谢物转变为危害很小或无害的形式,如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SO42-)和二氧化碳,并可被藻类直接利用,进入良性循环。

增氧的方式一般为添加新水和开启增氧机,添水条件差的池塘增氧机就显得更为重要,增氧机最好选择水车式增氧机,世界各地的学者都认可水车式增氧机功效最佳,开启时要选择中午光照最强的几小时内,水车式增氧机形成的上下对流可把上层超饱和状态的富氧层水搅入下层,用于还原底部氧债并消除跃温层对虾的负面影响。

常在晴天午后形成的跃温层,有时温差会超过1℃,突然的温度变化会引起对虾痉挛而降低成活率,充分地搅水促进池水循环可以消除这一危害。

2.pH和酸碱度 pH必须尽力保持在6.8~8.7之间,而总碱度和总硬度要保持在20~200纳克/千克之间,碱度越高,池水的缓冲能力越大,pH也就相应的不会剧烈波动,pH的骤增会使游离态的铵离子增加,造成毒害作用加剧。

最常使用的增加碱度的办法是添加生石灰,一般是每半个月左右使用1次生石灰,使用剂量每667米2为15~20千克,既可杀菌消毒,又可增加碱度,提高池水缓冲力。大量换水也可减少虾池中的有机物含量,从而有利于稳定pH。

3.氨氮 氨是虾和微生物蛋白质代谢的产物,当氨被虾释放到血中之后,它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外部环境,而当环境中的氨浓度较血液中高时,氨就会被动地向内渗透,从而造成虾耗费体内的能量主动排出这些氨,结果将造成虾生长缓慢并降低饵料利用率。

氨是以非离子的形式(NO3-)被释放到血液或环境中去的,它与离子态铵(NH4+)形成一个平衡,当pH和温度升高时,非离子铵态氮的比例增加,非离子铵态氮具有较强的毒性,其浓度在0.1毫克/升时就会对虾造成不利影响,0.6~2毫克/升虾只能短时间内忍受,超过这个浓度,虾就易染病,降低成活率,所以平时要努力避免高温(32℃)和高pH(8.5)。

另外,高溶氧也有利于硝化细菌充分发挥其硝化作用,将氨降解为亚硝酸根和硝酸根。

4.硫化氢 硫化氢在很低的浓度下(0.003毫克/升)就会对虾产生毒害作用,1.0毫克/升时会造成虾的死亡,它的产生是在厌氧环境中由异养细菌在代谢中将氧化态的硫还原而成。因此,在溶氧充分的水中,非离子的硫化氢是不存在的。非离子态硫和离子态的硫的比例同氨一样取决于pH,pH升高,非离子态硫的比例降低。因此,在养虾过程中也要尽力避免pH在6.5以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