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珠技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507页(4711字)

(一)无核珍珠插植

1.育珠蚌的选择与暂养

(1)育珠蚌的选择 蚌体1厘米以上,制片蚌2~3龄,插片蚌2~4龄,或用体长5~7厘米、1~2龄的蚌,采用所谓的“三小”育珠法(小蚌、小片、小工具)。蚌体完整无伤,表面光泽好,生长年轮线宽,较明显,斧足肥壮饱满,受惊后两壳闭合迅速,强劲有力,喷水远。

(2)育珠蚌的暂养 幼蚌是自育且用吊养法培育的,可直接进行手术不需要进行暂养;如底养的或从外地购进的幼蚌,必须进行暂养,然后进行手术。将蚌放入聚乙烯网袋中(每袋放10只)吊养,吊养量为每平方米4~5只,可在暂养池中吊养,也可在手术后的暂养池中吊养,须保持水质较肥。暂养时间一般为30~40天。

2.手术操作

(1)手术操作时间一般以春、秋季为佳,水温以15~28℃为宜,以18~22℃为最佳。

(2)手术前的准备

①洗蚌 将蚌体洗刷干净,将制片蚌和插片蚌分别移入小水池或盆中,插片蚌的腹部朝上,让其自然开口,以减少开壳机械损伤。

②工具 送片针针头大1~1.5毫米,带有微小针刺,根据用蚌大小选用;钩针具270°的弯弧、钩宽1~1.5毫米;塞子厚度不超过10毫米;其他工具有手术架、手术刀、镊子、海绵、玻璃板、拨鳃板等;小片保养水用蒸馏水,如用冷开水应先沉淀。工具都应消毒。

(3)小片制取

①开壳取膜 剖开制片蚌,注意使外套膜完整地黏附在蚌壳上;用湿海绵轻轻洗去边缘膜上的污物,然后用剪刀从边缘膜的前端开小口,用通片针等工具将内外表皮分离,用刀片刈下外表皮后,再用镊子将刈下的外表皮膜条反拉在玻璃板上,原来贴壳的一面向上,用海绵轻擦去表面上的黏液。剥离的膜片厚度要求均匀,为0.5~0.8毫米。

②修边切片 用手术刀将膜片边缘的色线全部切除,再切成4毫米×6毫米长方形小片,做到完整无伤。小片一经切好,就要用滴管滴上小片保养液,以保持小片湿润,并要防止直射阳光照到小片上。必须注意的是小片不能久放,一般要求从制片开始到插入育珠蚌外套膜整个过程在15分钟内完成。

(4)小片插送

①开壳 用开口器将堆放在小池或盆中的插片蚌轻轻开口加塞,切忌开口过大或强行开口,以免损伤蚌体和闭壳肌。开壳后若发现蚌体软体部位有水肿、外套膜脱壳或发黑发红、闭壳肌受伤、鳃腐烂等现象,不能用作插片蚌。

②插片 加塞的插片蚌放手术台上或放在一小碗内,用碎布固定,然后用拨鳃板或手术针将鳃和斧足拨到暂不送片的一侧,用海绵擦去植片部位的污物。插片采用横插法。插片部位:三角帆蚌以中后部区域为好;褶纹冠蚌则以后端的外部、中部、中间的边缘部为好。插片时,一手用送片针刺住小片正中并挑起,另一手用钩针在植片部位的内表皮上开一小孔,将用送片针挑起的小片送入内、外表皮间的结缔组织中,深6~7毫米。要求小片一次送入,并用钩针使小片固定在伤道的顶端,然后整圆,切忌将外表皮戳破,以免形成贴壳珠。这时,插片即完成,再插另一片。插入小片的间距约0.8厘米,每边可插3排,呈品字形排列。一面插好后再插另一面。插片要从后端到前端,从边缘到中心。插片要尽量做到同位移植,使组织易愈合,有利于提高珍珠的产量和质量。每只蚌插片的数量视育珠蚌的大小而异,一般7厘米的育珠蚌可插片45个左右。插片后的育珠蚌要及时放入清水中暂养。一般每半天挂蚌1次,挂蚌操作要特别注意不要使蚌体离水。

由于插植无核珍珠所用蚌体较小,采用翼部钻孔串吊法易使蚌体受伤或脱落,故目前大都采用袋吊法。

(二)有核珍珠插植 将人工制备的珠核和细胞小片插入蚌体后形成的珍珠称有核珍珠。有核珍珠产品价值高,可育出大型珍珠。相比之下,有核珍珠插植技术的难度要比无核珍珠插植技术难度大。

1.育珠蚌的选择和暂养 有核珠的育珠蚌以三角帆蚌为好。制片蚌以2~3龄为宜,个体长为8~12厘米;育珠蚌以3~5龄为宜,体长为15~20厘米,体质健壮。蚌的暂养水域条件和方法与无核珍珠相同。

2.手术操作

(1)手术时间 一般在3~5月和9~11月,水温以18~25℃为宜。

(2)手术前准备

①工具 除准备好做无核珠的全套工具外,还应再增加眼科用弯头镊子、开膜刀、送核器、伤口拉钩、通条针等。

②核 选用背瘤丽蚌等贝壳经切刈、打角、漂白、抛光后成正圆形的珠核,其规格有3~12毫米共10档,可根据育珠要求选定,核使用前应经肥皂洗净并煮沸消毒。

(3)小片制备 小片制备与无核珠相同,但规格较小,一般以2毫米见方为好。如与核大小相比,为珠核直径的1/3较合适。过大,虽然形成珍珠速度快,但易产生有尾珠、皱纹珠和污珠;过小,小片容易失落。

(4)小片与核的插送 插送部位以蚌外套膜后半部和边缘膜或中央区较好。在内脏团的性腺侧区可插大核。插送方法有三种:

①核先放式 先将核送入伤口底部再插入小片。

②核后放式 先送小片到伤口底部,再送核使之紧贴。

③核片同送法 把小片贴在核的小孔上,同时送入伤口底部,此法较有效。插送有直插、横插两种,细胞小片外表皮应紧贴珠核,插核伤口略大于珠核。

(5)插核数量 一般体长15~20厘米的手术蚌,每边可插8毫米以上大核4~6粒或小核8~12粒,内脏团可各插1粒,合计可插18粒。

3.有核育珠蚌的管养 有核育珠蚌伤口大,不能手术后就吊养,否则容易吐核。要先用笼养,在笼底垫一层纱布,再把手术后的蚌平放在笼里,每隔1~2天把蚌翻动1次,以保持左右外套膜受核压力的平衡。如发现脱离的核应及时拾起,发现死蚌立即清除。一般需要精心管养2~3年,才能育出大而圆的有核珍珠。

(三)象形珍珠插植 将各种象形浮雕插入蚌壳与外套膜间,由插片蚌外套膜分泌珍珠质,附着在浮雕表面,日积月累,形成象形珍珠。象形珍珠实际上是一种附壳珍珠,手术方法并不复杂,养殖也不难。

1.育珠蚌的选择 如果选用三角帆蚌作为育珠蚌以3~5龄为宜,体长为14~18厘米;褶纹冠蚌以3~5龄为宜,体长为10~20厘米,蚌体健壮。

2.手术时间 一般在每年4~9月,当水温17~30℃时可以手术,最适手术期为6~8月,水温为22~28℃。手术应避开繁殖期。

3.模型材料及其制备 模型材料可用铅、铝、硬塑料,以质地坚硬光滑的陶瓷、寿山石、玉石、蚌壳和熔点为56~58℃的切片石蜡为好。因其比重和膨胀系数和珍珠层基本相似,不易造成珍珠层爆裂或脱落。模型的雕刻要精细,纹理要分明,形象要清晰,使育成的象形珍珠富有立体感。模型贴壳的一面要有一定的弧度,使其紧贴贝壳,不留空隙,防止污泥进入。模型可制成各种人物、动物和风景等。模型大小应小于育珠蚌中央模,长度不超过蚌长度的2/3,厚度为0.3~0.5厘米。

4.手术操作程序

(1)开口 将手术蚌置于手术台上,开壳插塞。用手术刀从前端下切,剥离外套肌,开口大小应比模型宽度略大1厘米为宜。

(2)送模 1只育珠蚌可送2个像模,但要分次插送。操作时先用湿海绵球擦净中央膜处手术部位,一手用通片针挑起剥离的外套膜,另一手拿像模的一端,正面向上,底面贴壳,以45°角慢慢地从伤口送进,用拨模棒调整像模位置,并轻轻压一下外套膜,使与像模紧贴。送模时应注意平拿平放。

(3)取塞 在送模一侧的蚌壳上刻好日期、制作人姓名等标记,用细绳扎好蚌壳,以防像模脱出。

(4)再手术 将手术后的蚌放笼内,送模一侧向下平放,移养水面中,最好一蚌一笼。饲养15~20天,使蚌体恢复体质,像模已基本固定后取出,再重复上述手术方法在另一侧送入像模,并及时移入养殖水域。一般养殖1~2年可以采收。

(四)彩色珍珠插植 彩色珍珠有自然呈色和人工珠核染色两种。无核珍珠的自然呈色是根据珍珠层本体色的遗传性质,通过细胞小片移植形成,它和制片蚌珍珠层的色泽有直接关系,也和养殖水域、光照条件以及蚌的种类、年龄有关。彩色珍珠手术操作与无核珠相同。人工控制珍珠自然呈色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从异种移植控制珍珠呈色

(1)自褶纹冠蚌切取的小片移植到三角帆蚌体内,多产金色珍珠,出现率为46%~73%。

(2)由背角无齿蚌切取的外套膜细胞小片移植到三角帆蚌体内,多产浅红色珍珠,出现率为37%~48%。

(3)由圆背角无齿蚌切取的小片移植到褶纹冠蚌体内,多产桃红色珍珠,出现率为40%左右;而移植到三角帆蚌体内,则多产粉红色珍珠。

2.从不同蚌龄的移植控制珍珠呈色

(1)由老年三角帆蚌切取外套膜小片移植到同种低龄蚌体内,多产橙黄色珍珠,出现率为68%左右。

(2)由低龄三角帆蚌切取细胞小片移植到同种低龄蚌体内,多产米黄色珍珠,出现率为52%左右。

(3)同龄蚌的移植所产珍珠的颜色,多由细胞小片部位珍珠层的色泽所决定。例如,细胞小片部位珍珠层的颜色是深黄色的。则所产珍珠也是深黄色的。如果切取小片部位的珍珠层是紫色的,则所产珍珠多为紫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