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与投喂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95页(4018字)

人工养殖的鳗,通过从饵料中摄取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和矿物盐等营养物质来生长增重,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损坏组织细胞的更新。因此,饵料在人工养殖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也是鳗鱼养殖中成本比较大的支出。

(一)天然饵料 在自然界野生的鳗鱼,以捕获水生昆虫、桡足类、螺、蛏、沙蚕、蚯蚓、虾、蚌和鲜鱼等天然饵料为食。所谓天然饵料,就是这类动物和畜禽内脏的鲜活品或冷冻品未经加工直接使用的饵料。人工养鳗的早期都是利用天然饵料,现阶段也有把天然饵料和配合饲料混合使用的,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1.丝蚯蚓、蚯蚓 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质、无机盐和维生素,蛋白质含量在8.6%以上,丝蚯蚓是公认的最好的驯食饵料。蚯蚓加工成蚯蚓粉,蛋白质含量在70%以上,可在鳗鱼配合饲料中作蛋白源和引诱剂使用。

2.河蚌、螺、蚬、蛤等 这些饵料来源广泛,但必须洗净去壳,加工成肉糜后投喂鳗鱼。

3.水蚤 包括一些游泳的枝角类、桡足类。水蚤蛋白质含量较高、来源广,容易在养鳗池中大量繁殖。

4.鲜杂鱼 新鲜杂鱼的营养能满足鳗鱼的营养需求,有利于鳗鱼的生长。在沿海渔业资源丰富的地方,鲜杂鱼价格低廉,与配合饲料混合使用,每吨鳗鱼饲料成本可下降1000元以上。但鲜鱼很难及时、持续供应,因此常常使用冷冻品。冷冻品贮存应在6个月以内。冷冻的鲜杂鱼使用时,要用大量清水冲洗,药物浸泡后方可使用,否则鳗鱼摄食后会生病。

(二)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含有全面的营养成分,它不仅能满足鱼类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能有效地发挥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营养的生理功能,特别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可以节约大量的饲料蛋白质,同时减少饲料浪费,降低饲料成本。鳗鱼配合饲料常用的为粉状饲料,是将粉碎达到一定粒度的粉状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1.原料组成

(1)蛋白质原料 主要有:①鱼粉。配合饲料中的主要成分,一般进口鱼粉蛋白质含量65%以上。市场上品牌较多,鱼粉要求新鲜度好,有固有的鱼香味,水分要小于10%;②谷朊粉。食用淀粉生产的副产品,植物性蛋白质含量在80%以上,在饲料中添加比例较小,但能增加饲料黏弹性;③豆粕。植物性蛋白原料含粗蛋白35%以上,在成鳗饲料中添加少量,可降低原料成本;④酵母粉。单细胞蛋白,干物质中含蛋白40%以上,含丰富的维生素及未知生长因子。

(2)能量饲料 鳗饲料中常用的α-淀粉,它作为能量饲料供鳗鱼生长生活所需的能量,节约蛋白质的消耗,同时又能增加饲料的黏弹性。种类较多,有α-铃薯淀粉和α-木薯淀粉。在饲料中添加量较多。

(3)特殊饲料源 主要以补充无机盐、维生素和氨基酸为目的的饲料源。目前生产中常用的是复合多维、复合多矿及单项维生素C、蛋氨酸、赖氨酸等,可以大大提高饲料的效率。

(4)添加剂 添加剂是将某种特殊需要添加到基本饲料中,同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特殊饲料等一起组成配合饲料,能促进生长发育,防治各种病害,减少饲料贮存期损失,改进饲料的适口性和鱼的品质以及饲料加工后的性质。一般属非营养性添加剂。如保健促长剂、黏合剂、引诱剂等。

2.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

(1)生产工艺流程 如下所示:

(2)质量控制 饲料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先进的饲料配方,二是原料质量关,三是生产工序质量关,四是产品质量检验关。

3.饲料的营养标准及识别

(1)营养标准 结合国标,企业常用营养标准成分控制(表2-3):

表2-3 鳗鱼饲料企业常用营养标准(%)

(2)外观标准 见表2-4。

表2-4 鳗鱼饲料企业常用外观标准

4.鳗鱼饲料质量的识别 饲料质量的识别可简单地从以下5个方面识别:

(1)从直观上识别 优质饲料应色黄、味香、粉末细、质幼嫩。劣质料色黄黑或灰白色,颗粒粗糙,有涩味、苦味或嗅油味。

(2)在饲料搅拌时识别 好的饲料黏合性适中,调好的饲料成团、柔软、膨松,显出有光泽又不黏附搅拌机。劣质饲料团块硬,易碎裂或黏性太大,不易从搅拌机中脱出,无光泽。

(3)在投饲时识别 优质饲料投入食台后1~2分钟便有成群鳗鱼到食台争食,在争食时饲料团始终不散,料团周围很少有饲料碎粒,没有白色的混浊水流。劣质饲料投入食台后,长时间鳗鱼不来或只有少量到食台摄食,并呈懒散状态,饲料易碎成细块而且有明显的白浊色水流。

(4)采用科学分析的办法鉴别 分析其各种营养成分的数量和比例是否符合鳗鱼饲料的营养标准。

(5)从养殖效果鉴别饲料质量的优劣 一般日本料的饲料系数为1.8,台湾料和国产料的饲料系数为2.0~2.3,如果饲料系数大幅度超标,就应查明原因和对饲料质量提出质疑。

(三)饵料的投喂 饵料投喂是整个鳗鱼养殖管理中一项经常性工作,要让鳗鱼吃饱、吃好,生长迅速,必须有一套比较科学的投饵方法。

1.投饵时间和次数 投饵时间一般为上午8~9时,下午2~3时,盛夏上午提前1~2小时,下午推迟2~3小时;阴天或水温较低时上午可推迟1~2小时,正常情况下每天投饵2次。鳗种个体较大或水温较低时可每天投饵1次,水温16℃以下隔天1次,水温12℃以下不必投饵。

2.投喂量的确定 计算公式为:

(1)投饵率与水温的关系 13℃以上开始摄饵,随水温升高投饵逐渐增加,30℃以上开始减少,36℃以上鳗鱼基本很少摄食,一般不投,关系如表2-5。

表2-5 投饵率与温度的关系

(2)投饵率与个体大小的关系 同样温度下,个体小、投饵率高,个体大、投饵率低。22℃水温时鳗鲡规格大小与投饵率的关系如表2-6。

表2-6 不同规格鳗种的投饵率

(3)投饵率与水质的关系 鳗池应保持溶氧在5毫克/升,水中溶氧在4毫克/升以下时,要适当减少投饵。

(4)投饵与气候的关系 气候的变化影响水质和鳗鱼的习性,气候多变时要减少投饵。

3.投饲方法 鳗鱼投饵要合理投喂。采用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四定投饲法。

(1)定时 能养成鳗鱼定时摄食的习惯,根据季节、水温、水质状况,做到鳗鱼在最佳状态下摄食。

(2)定位 能养成鳗鱼定向摄食的习惯,把调制好的练饵放在固定位置的食台中,促使鳗鱼集中摄食,提高鳗鱼的食欲增加摄食量,减少饵料的流散,提高饲料效率。

(3)定质 要保证饲料的质量,调制好的练饵要软硬适度,饲料在调制中要添加酸价较低的鱼油、植物油等。

(4)定量 根据鳗鱼的摄食、消化情况,鱼体大小,天气、水温及鳗池水质及溶氧、浮游生物组成等不同情况投给适量的饲料。

4.投饲管理

(1)投饲计划 鳗鱼的投饲应按照计划进行,一般来说每隔3天至1周调整1次池鳗量。

(2)保证练饵质量 每个池的饲料不能一次投放过多,而是根据吃食情况逐渐添加,防止调制过多造成饲料浪费。

(3)投喂饲料时要先投前一天吃食差的池,吃食好的池后投。

(4)严格控制鳗鱼的吃食时间。以免过食和吃食时间太长而饲料流散。

(5)投喂时应注意观察鳗鱼的活动、摄食、生病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减少投饲量和进行疾病防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