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的病害及其防治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428页(3731字)

(一)蚌病的预防

1.蚌源尽量做到质优,最好自繁、自育、自养,尤其是三角帆蚌。要严防疫区蚌源及疫水的传入,堵绝病源的传染蔓延。

2.接种(插片)前严格剔除病蚌。插核蚌进行一次预防药浴,事先用四环素药液浸洗手术蚌,能提高成活率。手术时,应给手术员配置2套手术工具和专用消毒水,轮流消毒使用。每接种1只蚌,工具上消毒1次。

3.严禁使用海绵揩片。已经插过片的蚌先入清水池暂养5~7天或更长些时间,再移入育珠场水域。

4.为控制育珠场水域不受污染,从4月起,每半个月(或1个月)用生石灰泼洒1次消毒。用量为每100平方米用量1.5千克,兑水泼洒全池,这可杀死塘中的部分昆虫、青泥苔及各种蚌病的病原体。

5.每年刷蚌2次(清明和冬至各1次),刷蚌后随即浸浴。严禁中期(5~10月)翻搬珠蚌。

6.发病季节勤检查,及时取出病蚌药浴,死蚌坑埋(上撒石灰粉或漂白粉消毒),严防死蚌落入水底。发现病蚌要及时转移,并用3%食盐水浸浴20分钟或用万分之十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分钟,以杀死病原体。

7.实行育珠水域轮作制,每4~5年更换一次育珠水域,并将此水域进行一次彻底清塘消毒。

8.由于三角帆蚌极易生病,且一旦发病,病情很难控制,因此应更加注重预防工作。

(二)蚌病的治疗

1.三角帆蚌嗜水气单胞菌病

〔病原和病症〕 病原为细菌。病蚌体内有大量黏液排出,喷水无力,排粪减少,两壳微开。严重时,闭壳肌失去功能,两壳张开,胃中无食,晶杆缩小或消失,不久即死亡。发病高峰为5~7月,水温23~30℃。此病来势猛,死亡快。

〔防治方法〕

(1)每只蚌注射1毫升0.1%~0.2%的四环素。

(2)每只蚌注射1毫升0.1%~0.2%的氯霉素。

(3)用5~10毫克/升呋喃唑酮浸泡0.5~2小时。

(4)蚌毒灵:每10只蚌用5克挂袋;用1毫克/升全池泼洒。

(5)每只蚌注射1毫升0.1%~0.2%的氯霉素加氢化可的松合剂(每毫升注射液内含氢化可的松50~100微克)。

2.水肿病

〔病原和病症〕 病原为细菌。病蚌的外套膜、斧足等部位水肿,闭壳肌松弛。

〔防治方法〕

(1)每只蚌注射1毫升0.8万单位的盐酸金霉素。

(2)每只蚌针筒喷体3毫升0.1%~0.2%的四环素。

(3)用2%呋喃西林浸浴5分钟。

3.烂鳃病

〔病原和病症〕 病原为细菌。病蚌鳃丝残缺不全,局部腐烂,闭壳肌松弛,两壳张开。一般4~6月或8~9月易感染此病。

〔防治方法〕

(1)每100平方米水体用1.5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

(2)每只蚌注射盐酸四环素1000~4000单位。

4.肠胃炎

〔病原和病症〕 病原为细菌。病蚌不吃食,肠道发炎,消瘦,两壳微开。

〔防治方法〕

(1)每只蚌注射1毫升0.2%金霉素。

(2)用2%~4%食盐水浸浴0.5~2小时。

(3)每100平方米用1.5千克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

5.侧齿炎

〔病原和病症〕 病原为细菌。病蚌侧齿(即绞合齿)发炎,呈黄色,影响两壳闭合。

〔防治方法〕

(1)每只蚌注射1毫升0.1%~0.2%的金霉素。

(2)用0.1%~0.2%多菌灵浸浴10~15分钟。

6.三角帆蚌“蚌瘟病”

〔病原和病症〕 病原为病毒。只侵害2龄以上的已植片与未植片的帆蚌。当年死亡率可达80%左右。病蚌排水孔与进水孔纤毛收缩,鳃有轻度溃烂,外套膜有轻度剥落,排粪减少,肠道壁轻度水肿,晶杆体萎缩或消失。多发生在夏秋两季。

〔防治方法〕

(1)每100平方米用1.5~2千克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

(2)用壳角蛋白结合剂GE和CC-抑制剂2种药物同时泼洒,浓度分别为0.5毫克/升和0.2毫克/升。

(3)每500克蚌注射血卟琳1毫克。

7.水霉病

〔病原和病症〕 病原为真菌。病蚌蚌体受伤感染真菌引起。患部有棉毛状菌丝,故称“生毛”。

〔防治方法〕 用1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浓度浸浴1~2分钟。

8.水蛭

〔病原和病症〕 病原为寄生虫。水蛭寄生在蚌的外套腔和鳃瓣上,吸取体液和血液,轻者影响健康,重者死亡。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

(2)育珠蚌入塘前,用10~4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浴3~5分钟。

9.营养不良症

〔病因和病症〕 病因为营养不良。病蚌体质差,斧足消瘦,喷水无力,闭壳肌关不紧。

〔防治方法〕 每只蚌注射1毫升0.5%葡萄糖酸钙。

10.青泥苔

〔病因和病症〕 病因为池中生长青泥苔。青泥苔附生在贝壳上,妨碍蚌的摄食和呼吸,并使水变瘦。

〔防治方法〕 养殖期间,要清除青泥苔,多洗刷蚌壳。

11.湖淀

〔病因和病症〕 湖淀黏附在鳃瓣上,影响呼吸。

〔防治方法〕 用硫酸铜全池泼洒,浓度为0.5毫克/升。

12.水质老化

〔病因和病症〕 内塘由于长期养殖育珠蚌使水质不断恶化。影响蚌的生长。珍珠的产量和质量下降。一般养殖4~6年就会出现水质老化。

〔防治方法〕

(1)经常灌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2)实行轮养制,养殖育珠蚌4~5年后的塘不再养育珠蚌,让其休养生息,恢复水质。

(3)清除塘底淤泥,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