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271页(2768字)
【概念】
脑血栓形成是指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壁病变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导致急性脑缺血,引起其供血范围的脑组织梗死性坏死,产生相应的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为偏瘫、失语等。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①多见于50~60岁患者,多数患者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②多于安静或睡眠状态下发病,症状于1~3d内达高峰;③有某一脑动脉供血区脑功能缺损的局灶症状和体征,如颈内动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失语等,大脑中动脉病变主要表现为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等;④一般神志清楚,无明显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⑤可能有前驱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
2.实验室检查①腰穿检查脑脊液多正常,但在少量出血性梗死者可出现红细胞,一般出现在发病的24h后,大范围梗死时压力可增高。②CT在24~48h后可见低密度梗死区。脑干病变MRI检查优于CT。③经脑超声多普勒血流测定,可诊断病变部位脑血流异常情况。
【治疗原则】
(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防治各种并发症,注意水及电解质平衡。发病24~48h后仍不能进食者,应鼻饲。
(2)控制血压,将血压维持于基础血压稍高的水平,除非血压超过160/120mmHg,一般不宜用降压剂。
(3)溶栓治疗:主要适用于发病6h以内,常用的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以及rtpA(人工重组组织纤溶酶激活物)、降纤酶等。
(4)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液循环,可选用盐酸罂粟碱、曲克芦丁(维脑路通)等。
(5)抗凝治疗:常选用阿司匹林及低分子右旋糖酐,也可选用噻氯吡啶及藻酸双酯钠,还可选用肝素静脉滴注。
(6)减轻与缓解脑水肿:选用甘露醇及甘油行脱水治疗。
(7)改善脑细胞代谢:1,6-二磷酸果糖、脑活素、胞二磷胆碱营养与增加脑细胞代谢。
(8)高压氧舱疗法:可在稳定期使用。
(9)中医中药:活血化淤,通经活络。
(10)选择适应证,手术治疗。
【补液方法】
1.溶栓治疗
(1)介入选择性溶栓:尿激酶80万~120万单位,经导管给药。
(2)静脉溶栓:可选用下列药物:①尿激酶40万~80万单位,加10% GS500~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②降纤治疗:10% GS300ml,加降纤酶,静脉滴注,分别第1天降纤酶10单位或5单位,第3天5单位,第5天5单位。也可用日本产东菱克栓酶,第1天10单位,第3天5单位,第5天5单位;国产降纤酶也可以连续使用10~15d,每次5单位。注意观察、检查凝血功能,如有异常,酌情考虑停用该类药物,以防出血。
2.扩血管治疗①曲克芦丁(维脑路通)1000m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4d为1个疗程;②盐酸罂粟碱30~90m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4d为1个疗程。
3.抗凝治疗①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4d为1个疗程;②10% GS500ml,复方丹参溶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20次为1个疗程;③10% GS500ml,藻酸双酯钠1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④10% GS500ml,肝素50mg,静脉滴注,维持24~48h。
4.脱水治疗①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每日2~4次。②10%甘油200ml,静脉滴注,每日3~4次。适用于梗死范围大、脑水肿明显的患者。
5.改善脑细胞代谢①1,6-二磷酸果糖10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5~10d为1个疗程;②NS200ml,脑活素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③10% GS300ml,胞二磷胆碱0.5~1g,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100单位,静脉滴注,每日1次,20d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血管扩张剂过去曾被广泛应用,但疗效不肯定。在急性期使用,有可能导致脑内溢血,引起颅内压增高,出血性梗死扩大出血灶,使已有低血压的患者全身血压更加降低,造成脑循环不足。故目前不主张用于急性期,但在症状轻微、梗死灶小、急性起病一开始或发病3周后自动调节反射已恢复的患者可以使用。
藻酸双酯钠为我国近年研制成的类肝素药物,有抗凝、降血脂、降低血粘稠度、扩张脑血管等作用,且无肝素的副作用。
溶栓治疗期间应注意凝血功能的检查,如有异常,酌情考虑停用该类药物,以防出血。以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不超过正常的2倍为限。
发病急骤的或梗死灶大的脑血栓形成可产生脑水肿,对此应选用甘露醇和(或)甘油来抑制脑水肿。一般根据病情酌情使用3~5d,甘露醇每剂应在30min内快速滴入。
改善脑细胞代谢治疗,有助于脑组织功能的恢复,可任选一种或先后交替使用。
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病死率为5%~15%,对并发严重意识障碍、脑水肿、出血性梗死、严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或脑干损害者,预后较差,存活者约30%,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