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
书籍:临床实用补液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373页(1009字)
【概念】
由骨、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等组织组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①肢体外伤史,疼痛、肿胀、张力增高、明显压痛、肌肉活动障碍;②肌肉被动牵拉痛;③通过受累筋膜间区的神经干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早于运动障碍。
2.测定筋膜间区的压力 对明确诊断及手术指征有重要意义,正常压力为1.3kPa以下,1.3~4kPa即为增高,超过4kPa为明显增高。
【治疗原则】
解除室内高压,减少肌肉坏死,保护肾脏功能,预防感染。
【补液及治疗】
(1)0.9% NS500ml,头孢唑啉(先锋霉素V)3g,静脉滴注,每日2次。
(2)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3)10% GS500ml,地塞米松10mg,复方丹参液6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4)5%碳酸氢钠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5)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
【注意事项】
(1)甘露醇的用量可加大至每日4次,在非手术治疗的同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无效者需手术减压。
(2)要保持原液呈碱性,根据二氧化碳结合力应用碳酸氢钠。
(3)少尿者可用呋塞米(速尿)40mg静点,如有肾功能衰竭迹象要果断处理坏死肢体,并按治疗肾衰原则严格控制液体入量。
(4)避免应用对肾功能有明显损害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