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387页(1220字)

【概念】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指化脓性细菌感染骨髓、骨皮质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症。多发生在小儿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①可能曾有过外伤或感染灶;②发病急骤,如寒战、高热、脉快、谵妄;③患者剧痛,如脓肿已达到骨膜下或破入软组织,则有肿胀,皮肤红热,可有波动。

2.辅助检查 早期(10~14d)X线检查常无异常,故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以后可出现骨膜反应、骨质破坏和新生骨。

3.实验室检查①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快;②局部分层穿刺可见脓液。

【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及早控制炎症,防止演变为慢性骨髓炎。补液则以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注意水及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为主。

【补液及治疗】

(1)0.9% NS500ml,青霉素400万单位(头孢唑啉3g)静脉滴注,每日2次。

(2)10% GS500ml,维生素C2g,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0.4g,静脉滴注,每日1次。

(3)甲硝唑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

(4)复方氨基酸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

【注意事项】

(1)青霉素的剂量可加大至每日1600万单位,对青霉素或先锋类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吉他霉素(白霉素),重症感染不能控制者可用头孢哌酮(先锋必)、舒普深等。有条件者可做细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时间要足够,一般体温下降后仍需使用2~3周。对有持续高热、严重中毒症状者,在使用有效抗生素的同时,可加用激素,如地塞米松10mg静点,每日1次,连用3d后停。

(2)严重营养不良及贫血者可输血浆或新鲜血,以纠正贫血和营养不良,提高机体抗病力。

(3)对中毒症状严重不能进食者需补足每日液体生理需要量,约2500ml,并每日给氯化钾3~4g及维生素B1、B6各100mg,维生素C2~3g静点。发热患者按体温每增加1℃从皮肤丧失体液3~5ml/kg的标准补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