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3页(1628字)

【药物出处】:《新修本草》

【概述】本品又名柳桂。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cassia Presl的嫩枝。主产于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等地。春、夏二季采折嫩枝,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

【药性】味辛、甘,性温。归膀胱、心、肺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无论表虚、表实皆可选用。如治外感风寒,表实无汗,恶寒发热,常与麻黄同用,方如麻黄汤;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恶风发热,常与白芍、生姜等配伍,方如桂枝汤;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可与麻黄、附子、细辛配用。

2.用于风湿痹痛,肌肤麻木,寒凝肢冷。如治风寒湿痹,常配羌活、防风、姜黄、当归等同用;若寒湿痹痛,可配附子、甘草、白术,方如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若热痹关节红肿疼痛,当与石膏、知母等同用,方如桂枝芍药知母汤;若血气不足,营卫不和,感受风邪而成血痹,症见肌肤麻木或疼痛,可配黄芪、芍药同用,方如黄芪桂枝五物汤;若血虚寒凝,手足厥冷,配当归、细辛等同用,方如当归四逆汤。

3.用于寒凝血瘀之胸痹,痛经,经闭,腹内癥瘕。若胸痹胸痛,可与枳实、薤白同用,方如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痛经,经闭,多与当归、川芎等同用,方如温经汤;若瘀血癥瘕,少腹疼痛,可配丹皮、桃仁等同用,方如桂枝茯苓丸;如治虚寒腹痛,常配芍药、饴糖等同用,方如小建中汤。

4.用于痰饮支满,水肿,小便不利,眩晕。若阴寒阻遏,阳气不宣,津液不能输布,水湿内停,而成痰饮支满,多配茯苓、白术等同用,方如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若膀胱气化不利,水肿,小便不利,可与茯苓、苓、泽泻等同用,方如五苓散。

5.用于痰饮眩晕,心悸。如治痰饮内停,胸胁支满,头目眩晕,可与茯苓、白术、甘草同用,方如苓桂术甘汤;治心动悸,脉结代,常配炙甘草、人参、阿胶等同用,方如炙甘草汤;治心悸烦躁,可配骨、牡蛎等同用,方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温热病及阴虚阳盛之证禁用;孕妇及血热妄行者亦不宜使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桂枝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还含苯甲酸苄酯、乙酸肉桂酯、β-荜澄茄烯、菖蒲烯、香豆精等。

2.药理作用 桂枝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桂枝水煎液对流感病毒亚甲京科68 1株和孤儿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桂皮水煎剂和桂皮醛有解热、镇痛作用,该作用与扩张外周血管、促进发汗、散热有关;桂皮醛有镇静、抗炎和抗惊厥作用;桂皮醛在体外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并有抗凝血酶作用。

3.临床报道 ① 低血压症:用桂枝、肉桂各40g,甘草20g,混合煎煮,分3次当茶饮服。共治疗117例,均获效。[中国农村医学,1985,(5):11]② 面神经麻痹:用桂枝30g,防风20g,赤芍15g,水煎,趁热擦洗患部,每次20分钟,每日2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共治疗30例,结果治愈26例,好转3例,无效1例。[湖南中医杂志,1987,8(2):封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