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跖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61页(1215字)
【药物出处】:《本草拾遗》
【概述】本品又名鸭舌草、竹叶草、鸭脚草、竹节草。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 Commelina communis L.的全草。产于我国东南部地区。夏、秋二季采收地上部分,鲜用或阴干。
【药性】味甘、淡,性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应用】
1.用于发热。如风热感冒,发热恶寒,多配桑叶、菊花等同用;若热入气分,高热烦渴,可配石膏、知母等同用。
2.用于咽喉肿痛,丹毒,痈肿。若热毒蕴结,咽喉肿痛,可配伍大青叶、马勃、土牛膝等煎服,并用本品捣汁频频含嗽;治丹毒,痈肿疔疮,毒蛇咬伤,可鲜品捣敷局部,并配伍地丁草、蒲公英、野菊花等同煎服。
3.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淋沥涩痛。治水肿,小便不利,多与车前子、泽泻、淡竹叶等同用;治湿热下注,小便淋沥涩痛,多配瞿麦、车前子、萹蓄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治湿热黄疸、痢疾,前者可配茵陈、山栀等同用,后者则常与川连、秦皮、地榆等配伍。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90g;或捣汁饮。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漱口。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全草含左旋 黑麦草内酯、无羁萜、β-谷甾醇、对 羟基桂皮酸、胡萝卜苷、D-甘露醇及正三十烷醇。地上部分含生物碱。
2.药理作用 鸭跖草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有效抗菌成分为对 羟基桂皮酸;还有一定抗炎、镇痛、止咳作用。
3.临床报道 ① 急性病毒性肝炎:用鸭跖草30~60g,水煎服,每日 2次,15~20天为 1个疗程。共治疗 100例,治愈率100% 。[浙江中医杂志,1985,20(2):61]② 急性扁桃体炎:治疗组112例用鸭跖草鲜品60g,浓煎去渣,加冰糖30g,凉后服用,每日3次;对照组102例用青霉素8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优分别为86例、23例,良分别为24例、28例,差分别为 2例、51例;治愈率分别为 100% 和64.7% 。[时珍国药研究,1993,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