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184页(1535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概述】本品又名赤芫、杜芫、头痛花、南芫花。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的花蕾。产于安徽、江苏、浙江、四川、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春季花未开放前采摘,拣去杂质,晒干或烘干。

【药性】味辛、苦,性温。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效】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癣。

【应用】

1.用于身面浮肿,大腹水肿,胸胁停饮疼痛。若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者,本品配大戟、甘遂、大枣同用,方如十枣汤;若湿热臌胀,气促口渴,则宜配大黄、牵子等同用,方如舟车丸。

2.用于咳嗽痰喘,多与桑白皮、葶苈子等同用;若咳久寒饮不化,需加干姜同用。现制丸或胶囊服,用以防治慢性气管炎发作,有良好的作用。

3.用于疮癣,肿毒。若治白秃头疮,以本品为末,脂和膏外涂,若配雄黄同用,则疗效更佳;治痈肿初起,研为末,调敷患处;治乳痈或毒疮脓肿,可以本品煮蛋内服,吃蛋喝汤,每日1~2次,每次1~2个。

此外,治牙痛,可用芫花末搽痛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研末服:0.6~0.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外洗。

【使用注意】凡体质虚弱或有严重心脏病、溃疡病、消化道出血以及孕妇等,均须忌用。反甘草。使用时可配大枣同用,以缓解其峻猛之性。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芫花含二萜原酸酯类化合物如芫花酯甲、乙、丙、丁、戊;黄酮类化合物如芫花素、芫花苷、木犀草素;挥发油,其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酸等。

2.药理作用 芫花提取物能使肠蠕动增加,张力提高,因而呈轻度的致泻作用;芫花煎剂能提高肾小球的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促进尿液的排泄。芫花酯甲和乙能明显增强发情期及早孕期大离体子宫的收缩张力;芫花提取物芫花酯甲等成分具有抗P 388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作用,其机制主要是抑制P 388癌细胞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芫花叶提取液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能增加冠脉流量,降低血压,提高耐缺氧能力,而对心率影响不大;还具镇痛、抗惊厥作用。

3.临床报道 ① 中期妊娠引产:用芫花醇液(每1ml含生药1g)经膜腔内和宫腔内两种方法注射。经360例观察,其中经羊膜腔注射的322例成功率为100% ,宫腔内注射的38例成功率为94.5% 。[河南医学院学报,1981,16(2):393] ② 抗早孕:将用芫花酯甲制成的药膜,置于正常怀孕12周以内要求停止妊娠者的宫腔内。结果157例中一次给药成功引产的为120例,二次给药成功16例。[中原医刊,1988,15(5):208] ③ 小儿肺炎:用芫花、甘遂、大戟各等量,用醋煮沸后晾干,研成细末,服用剂量按年龄及身体情况,最小0.5g,最大2g,另用大枣10枚煎汤约50ml冲服。共治疗45例,除1例死亡外,全部治愈。[山东中医杂志,1981,(创刊号):2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