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黄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481页(1045字)

【药物出处】:《开宝本草》

【概述】本品又名竹黄、天竹黄、竹膏、竹糖。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 Bambusa textilis McClure 或华思劳竹 Schizostchyum chinense Rendle等竹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主产于云南、广东、广西等地。秋、冬二季采收。

【药性】味甘,性寒。归心、肝、胆经。

【功效】清热豁痰,凉心定惊。

【应用】

1.用于神志昏迷,惊痫抽搐。如热病神昏谵语,常配水角、生地黄、银花、连翘、竹叶心、竹沥等同用;如小儿高热惊风,常配辰砂、麝香、雄黄、胆星等制丸服,方如抱丸;如治中风痰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多配石菖蒲、丹参、三七等同用;如痰热癫痫,可配川郁金、雄黄、白矾、石菖蒲,方如抱胆丸。

2.用于痰热咳喘,常配栝楼、贝母、桑白皮等同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研末,0.6~0.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敷。

【使用注意】寒痰者慎用。脾胃虚寒者禁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含甘露醇、硬脂酸、竹红菌甲素、竹红菌乙素,并含头孢素和硬脂酸乙酯及氢氧化钾、哇质。又含多种氨基酸、有机酸。

2.药理作用 天竺黄所含竹红菌乙素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炎作用,对革兰阳性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培养的人癌细胞和小移植性实体肿瘤有显着的光动力作用。

3.临床报道 白内障:将天竺黄块状物用小刀削成直径3mm,长8mm 的圆柱状,与晶体接触端可削成斜坡状,放入小盒内高压消毒备用。手术方式开始与常规方式相同,在显露浑浊晶体后,用棉签拭干晶体表面或部分房水,将天竺黄斜坡端置于晶体前囊上部赤道附近,黏附10秒钟后轻提天竺黄,可缓慢向外娩出晶体。共观察治疗6例(8只眼),结果均手术成功,完整免除晶体。[眼科新进展,1993,13(1):3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