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 栀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对药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第97页(595字)

【中医理论】

黄芩2两(6g),栀子2个(擘破),名“黄芩清肺汤”,见于《卫生宝鉴》卷十七。两药皆有清热泻火之功。黄芩兼能清热燥湿,凉血止血;栀子长于清泻三焦之火,清利湿热。相配则既可以清泄心肺之热,又可以泻肝胆之火,还可凉血止血,清利小便。用法:上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黄芩苦寒,其治在肺,偏于清泻上、中二焦之火热,酒炒偏于入气分,清降肺中之热,治上焦湿热。栀子苦寒,其治在三焦,善清三焦火热,祛湿解毒,炒焦入血分,清血分郁热又能止血。二药相须为用,降泄同施,气血并治。且黄芩得栀子之助,清肺之伏火之力增加,栀芩合用,能清三焦、肺热、止血热妄行。一般黄芩用6~10g,山栀6~10g。

【临床应用】

二者常伍用于肺热所致发热烦满,咳嗽痰黄,咳唾脓血,舌红苔黄;血热妄行之吐、呕、衄、便血证;湿热黄疸;肝经郁热所致的月经过多,或经期提前,或胎动不安等病症。

二者常用于热扰心肺所致的咳嗽,发热,心烦,肝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目赤,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以及湿热黄疸,小便短赤等病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