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疾病诊疗手册》第554页(3464字)

正常小儿体温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当直肠温度>37.8℃ ,舌下温度>37.5℃ ,腋下温度>37.4℃ 时,称为发热。根据发热程度,当腋温<38℃ 时称低热,38.1~39℃ 称中等热,39.1~40.4℃ 为高热,>40.5℃ 为超高热。发热持续在2周以上称长期发热;发热持续2个月以上为慢性低热。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原因也较复杂,应仔细观察、全面收集资料,进行病因分析与鉴别。遇小儿轻微、短暂发热,首先要排除环境温度过高、运动、哭闹、进食、衣被过厚等影响因素。

【病因】

根据发热的发生机制,可分为致热原性发热和非致热原性发热。前者由各种病原体刺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源,作用于血管内感受器或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后者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产热过多、散热减少而导致发热。从临床实用性出发,可将发热的病因分为感染性非感染性两大类。

1.感染性发热 是发热的最常见原因,可由病毒、细菌、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感染所致。其中引起长期高热或不规则热的常见病有:败血症、播散性念珠菌病、传染性单核 细胞增多症、肺炎、脓胸、肾盂肾炎、细菌性心内膜炎、伤寒、副伤寒、恙虫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等。局限性感染也可引起长期 高热或不规则热,如骨髓炎、肝脓肿、阑尾脓肿等。此外,引起长期低热的常见病有:结核病、慢性尿路感染、慢性鼻窦炎等。感染性发热常见于以下情况:

(1)组织破坏:如白血病、组织细胞增生症X、恶性肿瘤,各种 严重损伤,如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等。

(2)结缔组织病:如风湿热、类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等。

(3)变态反应:应用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类、先锋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二性霉素,生物制剂如异体组织埋藏、血清病等。

(4)产热过多或散热过少:前者如惊厥或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后者如广泛性皮炎、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等。

(5)体温中枢调节失常:如暑热病,中枢系统各种疾病如颅脑损伤、脑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6)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感染后低热、功能性低热等。

(7)免疫缺陷性疾病:如先天性无胸腺或胸腺发育不良、中性白细胞减少症、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等。

【鉴别诊断】

1.高热的疾病

(1)伴全身无汗而未发现其他原因者,要考虑先天性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症。

(2)长期弛张型高热伴有盗汗或寒战者,可能为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深部脓肿(肝、肾周、腋下)、骨髓炎等病。

(3)除急性感染外,急骤的体温升高可见于暑热症,大量出血、溶血危象,输血或输液反应等。

(4)伴有贫血或出血倾向者,可能为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等疾病。

(5)伴有黄疸者,可能为细菌性肝脓肿、良性传染性肝炎、巨细胞包涵体病、钩端螺旋体病、先天性弓形虫病、反复发作性胆道炎症、肝癌。

(6)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者,可能为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结核病等。

(7)伴有皮疹者,可见于急性播散性组织细胞增生症X、风湿热或类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8)伴肝脾肿大者,可见于血吸虫、肝硬化、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肝吸虫病、黑热病等。

(9)伴有尿路刺激症状者可能为泌尿系感染、肾结核、恶性肿瘤等。

(10)伴有腹痛及消化道症状者,可能为结核性腹膜炎、亚急性化脓性腹膜炎(如蛔虫引起的穿孔)、反复发作的胆道感染(细菌或蛔虫引起)等。

(11)伴有关节痛者,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结缔组织病、布氏杆菌病。

(12)伴骨痛、肌肉痛者见于骨髓炎、白血病、肿瘤细胞浸润;臀部压痛而有局部注射史者,可见于深部脓肿;四肢肌肉有压痛者,可见于结节性多发性动脉炎;伴斜方肌痛者,可能为膈下脓肿。

(13)伴有中枢系统症状者,可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脑膜炎、未彻底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和脑脓肿及蛛网膜炎等病。

2.长期低热性疾病

(1)器质性低热:①结核病:如原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亚急性或慢性血管播散型肺结核。②慢性感染性疾病:如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鼻窦炎、乳突炎、牙周炎、慢性淋巴结炎、美克尔憩室炎。③慢性尿路感染:多有尿痛、尿频病史,尿常规及尿培养能助诊,有时做静脉肾盂造影能确诊。④链球菌感染后综合征:有低热,并有关节肌肉疼痛,ESR,ASO增高,水杨酸盐治疗有效。⑤结缔组织病:如活动性风湿热、全身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③其他:药物过敏、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应停用可疑药物及测甲状腺功能来帮助诊断。

(2)功能性低热 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应考虑有功能性低热的可能,如小儿基础体温高或病后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体温调节。发热特点为清晨体温大多正常,活动后出现低热,一般精神良好,食欲正常,体重继增,少数有纳差乏力,但体检无阳性体征,预后良好,无需处理,应向家长解释清楚,排除顾虑。

(3)不明热 患儿发热经长期多方面重复检查,仍不明原因者称不明热。

【实验室检查】

对发热患儿除应详细询问病因、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外,必要时应选择下面的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有助于感染性疾病和血液病的诊断;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对血液病的诊断亦有重要参考意义;血涂片找到寄生虫(如疟原虫、微丝蚴等)者可做出相应诊断;疑为泌尿系统疾病须做尿常规检查;疑为肠道惑染者须做粪常规检查,均可协助诊断。疑为结核病者做结核菌素试验有重要意义。血沉测定对功能性低热及器质性低热的鉴别有参考意义。

2.特异检查 疑为全身性或局部细菌或真菌感染者,可抽血或病变部位的擦出物及分泌物做细菌或真菌检查;一些细菌或病毒、立克次体感染可做相应的免疫血清学检查;疑为免疫缺陷致反复感染者,可做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及其他细胞免疫检查。白血病、转移瘤或黑热病、疟疾等均可做骨髓检查助诊。疑为结缔组织病者可做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抗核抗体、抗DNA抗体测定。有局部病变表现者,如呼吸道疾病可做胸部X线检查;心脏病者可做胸部X线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肝脏疾病可做肝功能、超声等检查;疑为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可做血清T3、T4、TSH测定及131I吸收率测定;局部淋巴结肿大者可做淋巴结穿刺或活检;神经系统疾病可酌情做脑脊液,脑电图及脑 CT等检查;慢性胆道炎症者可做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以上各项检查对各有关疾病均相应地有较高的特异性诊断意义。

上一篇:小儿中暑 下一篇:婴幼儿哭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