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古工作的扩大及发掘水平的提高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397页(1436字)

建国以来考古学发展的突出特点,是田野工作从局限于少数几个地点,逐步扩大到全国各地,基本消除了地域上的空白。通过一系列重要遗址和墓地的大规模发掘,田野考古的科学水平有了显着提高。

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规模较大的田野考古工作集中在黄河流域的一些地方。起初为配合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多由中央或各行政区的文物考古部门直接领导,调集各方面的人力协同进行调查发掘。后来,各地的田野工作逐渐开展起来,除进行普查和试掘,大体了解本地区古代遗地的分布情况外,主要是清理不同时期的大量墓葬。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少数省级文物单位,则对西安半坡遗址、陕县庙底沟遗址、泰安大汶口墓地、偃师二里头遗址、郑州商代城址,以至汉唐两京、元大都和其他重要遗址,分别进行规模较大的发掘。但是,总的说来,这段时间大面积揭露的遗址和墓地尚少,各地田野考古工作的发展很不平衡。

近20年来,田野考古工作经历了从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期的基本停顿和初步恢复,到70年代后期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各地进行的调查发掘仍以配合基本建设为主,但学术目的性更加明确。目前,几乎每个省都曾进行了史前遗址的重点发掘。近年揭露面积一、两千平方米以上的遗址不下10余处,其中临潼姜寨和秦安大地湾的发掘面积多达一、两万平方米,分别发现一、二百座房基,乐都柳湾则发掘1500多座墓葬。对长江流域和其他地区的史前遗址,也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发掘。此外,大面积发掘和勘察的重要遗址还有:登封王城岗和淮阳平粮台的城堡、偃师二里头宫殿基址和尸乡沟商代城址、周原遗址,东周列国都城和汉唐两京的某些遗址等等。又发掘了许多结构复杂、埋藏丰富的大型墓葬,如随县曾侯乙墓、平山中山王墓、广州南越王墓、王堆汉墓、满城汉墓,以及范围很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等。最近十多年的重要考古发掘项目,数量之多,分布之广,规模之大,都是过去无法比拟的。

这样大规模的调查发掘,使我国的田野考古工作更加完善,达到较高的科学水平,得到国际考古学界的广泛好评。广大考古工作者,成功地处理各种复杂的考古遗迹,取得了多方面的丰富经验。在进行原始聚落遗址和氏族公共墓地的发掘时,力求比较全面地揭露其布局情况,进行古代城址的勘察时,着重了解它们的整体规划,以复原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全貌,深入探讨其发展规律;在清理一些大型墓葬的过程中,完善地处理了糟朽不堪的丝织衣物、帛书、帛画,行将散乱的玉衣、甲胄、简册,使这些难得的文物能够保存和复原。考古发掘还扩大到古代的矿场、铸铜和冶铁作坊、烧制砖瓦和陶瓷器的窑址,以及造船工场、沉船和桥梁等等。这说明,我国的田野考古已真正成为科学化的学术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收获》,文物出版社,1961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

文物编辑委员会:《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文物出版社,1979年。

夏鼎:《三十年来的中国考古学》,《考古》1979年第5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