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社会形态的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443页(1226字)

在广泛开展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少数民族三种社会形态的研究是民族学研究领域中几年来收获较大、发展较快的方面。出版的专着有《原始社会史》(林耀华着),《鄂伦春社会发展》(秋浦着),《北方民族的原始社会形态研究》(吕光天着),《西盟佤族的社会形态》(田继周、罗之基着),《云南少数民族社会调查研究》(上下两册),《中国原始社会史话》(黄淑娉等若),《鄂温克族》(吕光天着),《中国原始社会》(宋兆麟、林耀西等着),《傣族》(曹成章、张元庆着)等。詹承绪的《永宁纳西族的阿柱婚姻和母系家庭》和严汝娴等的《永宁纳西族母系制》是论述云南省宁蒗县永宁地区纳西族母系制的着作,反响较大,为原始形态研究方面增添了某些新的东西。从1976年以来发表的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原始社会的论文共近200篇,涉及面较广。

关于家长奴隶制和奴隶制、农奴制的研究,近年来发表了近十篇有关家长奴隶制的论文,不论从深度和广度上来说都是解放以来所未曾有过的。奴隶制方面出版了3部专着:周自强的《凉山彝族奴隶制研究》;李绍明、杜玉亭、王景阳等编写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胡庆钧的《明清彝族社会史论丛》。有关论文也有几十篇。四川民族研究所还专门出版了《凉山彝族奴隶制研究》杂志。

关于解放前凉山彝族的社会性质,学术界大体有奴隶制、封建制和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三种看法。这些不同意见的主要争执点,在于对这个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理解,其中包括对曲诺和阿加等级的阶级属性问题和租佃关系的性质的不同看法。《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一书的作者们认为曲诺不是封建社会中的农奴式农民,又非奴隶制社会奴隶,而是奴隶社会的中间等级,即隶属民;凉山奴隶制是与其他奴隶制并列的一种类型。刘汉则认为凉山彝族奴隶制是属于氏族奴隶制的范畴。胡庆钧所着《明清彝族社会史论丛》一书,对于彝族历史上的奴隶制的变化进行了考察,证明彝族历史上的奴隶制不限于凉山,而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

关于农奴制的研究早在1962年林耀华就综合各地材料写了《对我国藏族维吾尔族和傣族部分地区解放前农奴制的初步研究》一文,近年来在傣族农奴制研究方面,除老专家耀外,曹成章也发表了有关文章,认为傣族古代社会没有经过奴隶制,而是由原始社会末期直接向封建社会过渡的。

过去30多年的民族学研究,强调了经济基础,忽视了上层建筑、精神文化方面的调查研究。近儿年,民族学者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对婚姻家庭、宗教、风俗、习惯法、天文历法等进行了研究。例如,对彝族太阳历的调查研究,对丧葬习俗的综合研究以及对鄂温克、景颇、基诺、纳西等族的称谓制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另外,关于彝族、纳西族宗教的研究也有新的进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