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293页(1380字)
本世纪30一40年代,由史部目录学逐渐演变、发展,出现了10余部中国史学史的着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金毓黻先生的《中国史学史》。这部着作对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实有筚路蓝缕之功。然而,该书却“未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点”,“只就过去三千年间若干史家、史籍,加以编排叙述,殊不足以说明祖国史学产生发展演变的主流所在”(金毓黻:《中国史学史》1957年重版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史学史这门学科逐渐形成,并取得初步发展。其间大致经历了两个基本阶段:50年代到60年代初,处在探索阶段;70年代中期、尤其是80年代以来,进入逐步形成阶段。以下,结合两个阶段的具体研究状况,着重介绍其研究的特点和主要成果。
从50年代起,研究我国古代着名史学家和史学名着的论着大量涌现。1949-1966年间出版的史籍补注和研究论着,有将近70种;发表的关于中国史学史和研究中国古代、近代着名史学家和史学名着的论文,总数接近1000篇。此外,少数高等院校开设了中国史学史课程,并编写了中国史学史教材。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广大史学工作者不再局限于对历史上史学家和史学着作的孤立、单一的研究,开始探讨中国史学史的对象、任务及其发展规律。60年代初,出现了讨论史学史基本问题的热潮,主要讨论了下列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一、专着:
刘节:《中国史学史稿》,中州书画社,1982年。
白寿彝主编:《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
二、论文:
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研究任务的商榷》,《人民日报》1964年2月29日。
耿淡如:《什么是史学史》,《学术月刊》1961年第10期。
汪伯岩:《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对象问题》,《文史哲》1963年第4期。
白寿彝:《谈史学遗产答客问》,《史学史研究》1981年第1、2、3、4期。
师宁:《有关中国史学史研究的一些问题》,《文史哲》1963年第6期。
谢保成:《对我国封建史学基本特点的初步认识》,《学习与思考》1982年第2期。
萧黎:《建国以来〈史记〉研究情况述评》,《社会科学研究》1983年第5期。
张大可:《三十年来〈史记〉研究述评》,《人文杂志》1983年第6期。
宋衍申:《试探建国以来的〈资治通鉴〉研究》,《东北师大学报》198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