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斑疹伤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内科临床诊疗手册》第38页(2336字)

【释义】:

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亦称虱传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经虱侵入人体所致。临床特点以持续发热、头痛、皮疹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主,自然病程2~3周。

【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 潜伏期5~21d,平均为10~12d。

1)典型 多骤然畏寒、发热,第2~4病日体温最高,可达39~40℃,呈稽留热型,第2周多呈弛张热型,热程2~3周;起病3~4d后,出现剧烈头痛,重者可有精神症状、惊恐、兴奋或迟钝,甚至谵妄、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及脑膜刺激征。

2)轻型 近年来,此型多见,常为中等度发热、热程较短,多在10d内;毒血症症状较轻,但仍有明显的全身疼痛,除头痛外,往往少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3)复发型(又称Brill-Zinsser病) 它是普氏立克次体在体内长期隐伏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出现,主要临床表现可归纳为:①呈轻型经过,毒血症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较轻。②呈弛张热,热程7~11d。③无皮疹或仅有稀少斑丘疹。④散发性,无季节性。⑤以往有流行性斑疹伤寒病史。

(2)体征

1)皮疹为重要体征,多于第4~5病日开始出疹,先在胸、背、腹部,后波及四肢,出现较多的鲜红色斑丘疹,按之退色,持续5~7d;重症者可出现出血性皮疹,持续时间长,轻型皮疹仅限于躯干部,呈淡红色斑丘疹,且皮疹数量较少。

2)重者可出现脑膜刺激征。

3)多有脾肿大。

4)部分患者有肝肿大。

5)中毒性心肌炎患者可出现奔率、心律失常等。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象 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也可减少或增加。中性粒细胞可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2)重症者血小板减少。

3)偶有肾功能减退。

(2)血清学检查

1)变形杆菌OX19凝集试验(外斐实验) 其OX19效价呈阳性(≥1∶160)或双份血清效价有4倍增长,有时OX2,OXk也可呈阳性,第3周达高峰,继而逐渐下降,半年后多转阴性,少数病历呈阴性反应。

2)补体结合试验 如以其颗粒抗原特异性较好,第1周64%阳性,第2周阳性率达100%。

3)普氏立克次体凝集试验 >1∶40为阳性,特异性高,出现阳性时间早,病程第5日阳性率高达85%。

4)间接血凝试验 阳性出现早,效价比外斐反应及补体结合试验高,但阳性有时难与地方性斑疹伤寒相鉴别。

5)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特异性高,可鉴别流行性及地方性斑疹伤寒,还能分别测定特异性IgM及IgG两种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

(3)脑脊液检查 有脑膜炎表现者作腰穿检查,可见颅内压升高,脑脊液检查白细胞可轻度升高(20~50)×106/L,蛋白、氯化物、糖均正常。

【治疗】:

卧床休息,口腔护理和交换体位极为重要,以防发生口腔感染、肺部感染等,给以高热量半流质饮食,必要时,静脉补液,有体虱或头虱者灭虱。

1.药物治疗

(1)指征 凡诊断流行性斑疹伤寒患者。

(2)方法

1)四环素 为首选,0.5g,每日4次,有报道小儿每日25mg/kg,但需注意以后的四环素牙,通常24~48h可退热,体温正常后继续口服1~2d。

2)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0.1~0.2g,儿童0.05g,顿服。单剂量即可治愈,必要时2~4d后再口服0.2g。

3)甲氧苄啶(甲氧苄氨嘧啶)(TMP) 与上述药物同用效果更好,每次200mg,每日2次。

4)多西环素 也可替代氯霉素或四环素,成人0.2~0.3g,顿服,或0.2~0.4g/d,分2次口服,疗程2~3d。

2.对症治疗 剧烈头痛和严重神经系统症状,可给于止痛剂和镇静剂,出现心功能不全时,采用强心剂,慎用退热剂,以防大汗虚脱,如有严重毒血症症状伴低血容量患者可考虑补充血浆、右旋糖酐等,并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