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线在临床应用中的防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医学影像临床应用手册》第47页(2322字)

X线问世之后,这种人们肉眼不可见的射线,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由于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接触它,受其照射也无特殊感觉,久而久之导致射线损伤。多少年来在不断边实践边总结中研究其生物效应及其规律,从而认识它,掌握其规律,防止放射损伤,并充分利用其有益的方面,为人类服务。

(1)辐射损伤的机制 辐射损伤是指一定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后,受照机体所引起的病理反应。

辐射损伤的概略机制:当X线(或γ射线)照射到生物体时,与机体细胞、组织、体液等物质产生相互作用,引起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因而可以直接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结构功能和代谢,如蛋白分子链断裂、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的断裂、破坏一些对物质代谢有重要意义的酶等,甚至可以直接损伤细胞结构。辐射损伤的发病机制和其他疾病一样,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之后,除引起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的变化外,还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继发作用,最终导致器官水平的障碍乃至整体水平的变化。临床上便出现辐射损伤的体征和症状。

(2)辐射的性质与X线剂量 关于辐射的性质与X线剂量分述如下:

1)辐射剂量包括射线的种类和能量,不同质的射线在介质中线性传递系数不同,因而产生的生物效应也有差异。X线与γ射线的生物效应基本一样。同一种射线因射线能量不同产生的生物效应也不同,低能量的X线造成皮肤红斑所需照射量小于高能量X线,其原因为低能量X线主要被皮肤所吸收,而高能X线能量可达到深部组织。

2)X线剂量:系指射线作用于机体后,引起的机体损伤直接与照射剂量有关。X线剂量国际单位为:戈瑞(Gy),1拉德(rad)=100戈瑞(Gy)。动物试验证明,以不同剂量照射动物时可发现:当剂量达到一定量时,才开始出现辐射病征象,继续增加剂量,可出现死亡。剂量越大,死亡率越高,当剂量大到一定值时,100%的动物死亡。现举其对人体损伤程度为例:X线剂量为0.5~1.0Gy时,可出现机能和血液变化,但通常不伴有临床症状;X线剂量为1~2Gy时,可出现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等;当剂量达到5.5~10Gy时,即越过中、重度骨髓改变,而出现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若再续之增加剂量将递次出现肠型急性放射病乃至胸型急性放射病。

(3)容许剂量与X线防护标准及防护原则

1)容许剂量:射线对人体的作用如果不超过一定限量,人体可以恢复机能并不致病变的剂量为容许剂量。外照射的最大容许剂量,指的是全身受到的放射性照射,仅某一局部受到照射时其容许剂量就可以稍高一点。对于重要的造血器官、眼睛的晶状体及生殖器官等,其局部照射不应超过最大容许剂量。

2)防护标准:根据中央卫生部1978年颁发的“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规定”中第五条,关于X线工作者的容许剂量和X线机房相邻及附近地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年限制剂量当量的控制,计分五类:

一类:全身、性腺、红骨髓及晶状体等敏感的器官,职业性放射工作人员,全年最大允许剂量当量为5rem(雷姆)。为了便于X线防护计算,1rem=1r(伦琴)。若1年以50周计算,每周最大容许剂量为0.1r即100mr。若1周按6天计算,则平均每天最大容许剂量不超过16mr。

二类:皮肤、骨、甲状腺等,每周最大容许剂量约为600mr,每天则为100mr。

三类:手、前臂、足及踝等部,每周最大容许剂量约为1.5r,每天约250mr。

四类:其他器官每周最大容许剂量约300mr,每天约50mr。

五类:公众中个人的剂量限制为放射工作人员的1/10。

3)防护原则:防护原则除防护的实践正当化、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三项基本原则外,实际工作中要遵循下列原则。

时间防护:个人累积的吸收量与受照射时间有关。所照射的时间越长,个人累积的剂量就越大。在某些情况下,通过缩短时间来限制个人所接受的剂量。因此,一切人员应尽可能减少在有X线场内停留的时间。

距离防护:当人员与X线管焦点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焦点大小时,可将X线管焦点视为点光源。若忽略空气对X线的吸收,则可认为照射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距离增加1倍,则照射量减少到原来的1/4。所以,当X线机工作时,应使一切人员远离X线源。

屏蔽防护:减少X线工作者及病人的受照射剂量,单靠时间和距离两个因素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离X线源的距离又受到产生X线设备和使用目的限制。所以要取得较好的防护效果,需利用屏蔽防护。屏蔽就是在X线源与人员间放置一种能吸收X线的屏蔽物,如铅玻璃、水、混凝土墙壁、铅手套、铅围裙、铅眼镜、铅围脖、铅帽等,从而减弱或消除X线对人体的危害。防护材料应具备对辐射的衰减能力,结构性能好,抗辐射,耐腐蚀,来源方便等条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