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便秘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内科临床诊疗手册》第149页(2286字)
【释义】:
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是指长期便次太少,或排便不畅、费力、困难、粪便干结且量少。排便次数个体间差异甚大,可从每日2~3次到2~3d一次不等。大多数人(60%以上)为每日1次。便秘的诊断应同时考虑到排便习惯及其改变和排便困难的主观感觉。
【诊断】:
1.临床表现 便秘的诊断并无困难,明确便秘的病因是诊断的关键。应详细了解便秘的起病年龄、病程、经过及便秘的特点和伴随症状。注意腹部有无扩张的肠型、手术瘢痕、是否可触及存粪的肠襻,肛门和直肠指检时可发现有无直肠脱垂、肛裂疼痛、肛管狭窄等,估计静息时和用力排便时肛管张力的变化。
(1)器质性便秘
1)直肠和肛门病变 直肠炎、痔疮、肛裂、肛周脓肿和溃疡引起肛门疼痛和痉挛、反射性抑制排便反射,肿瘤和瘢痕性的狭窄则妨碍大便排出。
2)结肠病变 良、恶性肿瘤、肠梗阻、肠狭窄、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巨结肠症、硬皮病等。
3)肠壁平滑肌、提肛肌和(或)腹肌无力、老年人、慢性肺气肿、严重营养不良、肠麻痹等。
4)内分泌代谢疾病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失水、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
5)药物和化学品 吗啡和阿片制剂、抗胆碱药、抗抑郁药、铅中毒等。
6)神经系统疾病 截瘫、多发性神经根炎。
(2)功能性便秘
1)单纯性便秘 ①进食过少或食品过于精细。②由于精神因素、生活规律改变、长途旅行,使排便习惯受到干扰。③滥用强泻药,使肠道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泻药的依赖性。
2)肠道易激综合征 为常见便秘原因。
2.辅助检查
(1)有关结、直肠结构的检查 腹部平片能显示肠腔扩张及粪便存留和气液平面。内镜或影像学检查,可以了解结肠和直肠的结构。
(2)结、直肠功能的研究 对肠道解剖无异常,病程达6个月以上,对一般治疗无效的严重便秘患者,宜进一步作运动功能检查。
1)胃肠通过时间(GITT)测定 口服不同形态的不透X线标志物,定时摄片,可测定胃肠通过时间及结肠通过时间。
2)肛门直肠测压检查 采用灌注或气囊法进行测定,可测定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功能。
3)其他检查 包括肛门括约肌、直肠壁的感觉检查,肌电记录以及直肠排便摄片检查。
(3)排除或确诊相关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治疗】:
应针对便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治疗,对非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治疗原则是:①增加摄取膳食纤维;②养成定时排便习惯;③避免滥用泻药;④注意治疗个体化。
1.食疗 膳食纤维能改变粪便性质和排便习性,由于纤维本身不被吸收,能使粪便膨胀,刺激结肠动力,这对膳食纤维摄取少的便秘患者可能更有效。含膳食纤维最多的食物是麦麸,还有水果、蔬菜、玉米、大豆、果胶等。
2.定时排便 结合缓泻和清肠治疗粪便嵌塞,注意在训练前,宜先清肠,可用生理盐水清洁灌肠,每日2次,共3d。清肠后检查腹部,并摄腹部平片,确定肠内已无粪便嵌塞。清肠后可给轻矿物油,每日5~15ml/kg,或乳果糖15~30ml/d,使便次至少达到1次/d。鼓励患者早餐后排便,恢复排便习惯,一旦餐后有规律排便,且维持2~3个月以上,可逐渐停用泻药。这些方法常用于治疗慢性便秘,其成功率可达70%~80%,但有不少复发。
3.药物治疗
(1)容积性泻剂 通泰胶囊,每次3~5粒,每日3次,口服。
(2)高渗性泻剂 乳果糖,15~30ml,每日2~3次,口服。
(3)盐类泻剂 硫酸镁,每次5~20ml,每日1次,口服,有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促动力药 西沙比利,5~10mg/次,每日3次,口服;大黄片每日2~3次,每次2~4粒,口服。
(5)润滑性泻剂 石蜡油,每日1~2次,每次20~30ml,口服,长期服用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4.手术治疗 对Hirschsprung病,手术治疗可取得显着疗效。部分顽固的慢通过性便秘患者,手术治疗可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