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内科临床诊疗手册》第305页(9307字)

【释义】:

原发性支气管癌,简称肺癌,是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迅速增高,为呼吸道的常见疾病,尤以中年以上者,长期大量吸烟者和慢性支气管炎者发病率更高。防治重点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凡年龄在40岁以上,尤其是男性,有长期吸烟史,若出现刺激性咳嗽,痰血,复发性肺炎,胸部X线检查发现肺部异常团块阴影,肺不张,胸腔积液等情况,均应积极做各种检查,包括痰(胸液)细胞学检查,纤支镜检查及各种活组织检查,肺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诊断】:

1.临床表现 取决于病变部位和扩散类型。

(1)局部表现 早期表现有咳嗽,呈刺激性干咳,阵发性或少量黏液痰;咯血,常为持续少量血痰,偶见大量咯血,以中央型肺癌为多见,周围型肺癌则早期症状不明显。胸痛多表现为隐痛不适,持续刺痛表示胸膜转移;呼吸困难见于广泛或气管-支气管受压。晚期病例有消瘦、乏力、发热或恶病质。早期多无特殊阳性体征。支气管狭窄者可闻及局部哮鸣音;有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肺气肿者,可有相应体征。

(2)肺外表现 指肺外各脏器的非转移性症状和体征,可出现于肺癌发现之前或以后,也可同时出现,亦称副癌综合征。

(3)骨、关节病变 如杵状指(趾)、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

(4)神经肌肉病变 如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如小脑性精神失调(Eaton-Lamber综合征),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亚急性小脑退化,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硬皮病和皮肤色素沉着。

(5)内分泌和代谢异常 如高血钙和低血磷,类库欣综合征(Cushing),拟生长激素综合征(恶心、腹痛、腹泻、轻度糖尿病、胆石症),异常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STADH),水肿,嗜睡和定向障碍;亦见男子乳房发育和肥大性骨关节病。

(6)肺癌转移表现。

(7)胸膜转移 胸腔积液、胸膜增厚引起胸痛和呼吸困难。

(8)上腔静脉综合征 面、颈、胸壁和上肢水肿,颈静脉和胸壁静脉怒张;眼结膜充血水肿;仰卧喘促,头痛,视觉障碍和意识紊乱。

(9)肺上沟瘤(Pancoast肿瘤) 出现交感神经综合征(同侧上眼睑下垂,眼球凹陷,瞳孔缩小,面颈部皮肤红热无汗);臂丛神经综合征(同侧肩关节上肢疼痛,感觉异常,肌肉萎缩),侵犯肋骨可致肩部剧痛。

(10)其他 声嘶(喉返神经麻痹),吞咽困难(食管受压),心律失常和心包积液(心脏及心包转移)。

(11)胸外转移 转移至颅内、骨、肝、皮下等处,则有相应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细胞学检查 包括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吸出液,纤支镜刷检和各种穿刺抽吸液(胸液、心包液、淋巴结穿刺液等)检查。痰液检查应用普遍,方法简便,为重要的诊断手段,为提高阳性率,要求痰液标本新鲜,且应收集深部咳出的分泌物,标本收集后应迅速送检处理。

2)生化检查 癌胚抗原(CEA),抗细胞角蛋白单抗(Cyfra21-1),CA125单抗,血清LDH可作为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此外基因检查如p53,K-ras,H-ras和C-myc等作为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正在研究中。

(2)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胸部正侧位摄片和断层摄片对肺癌的诊断、定位、分期和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外周型肺癌以肺部孤立性结节或团块状病灶较为常见,表现为密度均匀的结节或团块状阴影,边缘清晰或有多数小毛刺状突起,呈分叶状轮廓。病灶内无钙化点,病灶周围无卫星灶。癌性空洞则表现为团块状病灶中不规则透亮区,洞壁厚,不规则,且向空洞内突出。

中央型肺癌以肺门部(单侧)增深或肿块影,边缘部规则,可有毛刺状阴影向外突出。早期易与肺门血管影相混淆,应注意鉴别。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呈段、叶分布,无“空气支气管征”为特点,阻塞性肺气肿为局部肺野透亮度增加,血管影变细,移位,作深呼吸透视可见纵隔摆动。

2)肺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 CT扫描可更清楚显示肺内病灶形态,还能显示位于脊柱旁和心后等隐藏部位常规胸片不易发现的病灶;对位于纵隔、胸膜或横膈病变帮助更大,因此,CT检查对病变定位和病情分期甚为重要,并可引导对肺外周病灶进行经皮肺穿刺或针吸活检。配合上腹部CT扫描,可早期发现肝、肾上腺等转移病灶,配合头颅CT检查可发现颅内转移病灶。

MRI对纵隔淋巴结与肺血管异常的鉴别优于常规胸片和CT,对胸膜肿瘤和胸腔积液能清晰显示。

3)放射核素扫描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作67Gr、99mTc、MIBII放射免疫显像,探测肺深部小肿瘤病灶和纵隔淋巴结病变;99mTc-MAA肺灌注显像(SPECT)可用于肺癌术前术后判断肺功能。全身骨扫描可早期发现转移性骨肿瘤。

4)B超检查 对胸膜转移和胸腔积液有诊断价值,并可引导经胸壁穿刺抽液和抽吸或针刺活检,对肝、脾、肾等腹部脏器作B超检查,可发现远处转移灶。

(3)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 中央型肺癌作纤支镜检查可见局部隆起,呈灰白色结节,边缘充血,管腔部分或全部堵塞;黏膜表面溃疡而周围隆起;黏膜粗糙不平,触之易出血;菜花样结节。可在直视下作活检(TBB)、刷检、刮检、抽吸活检(TBAC)或作冲洗液检查。

外周型肺癌虽不能直接见到,但可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并在X线透视指引下,作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刷检和刮检。

但对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全身情况极度衰弱者宜慎重,应在监护和吸氧条件下进行,或避免检查。

(4)胸腔穿刺、胸膜活检和胸腔镜检查 对胸腔积液者应作胸穿抽液和胸膜活检,以便进一步作细胞和病理学检查。反复检查未得确诊者可作胸腔镜检查,确诊率较高,但全身极度衰弱、严重心肺功能衰竭及胸膜粘连者为禁忌。

胸腔镜检查也可用于肺外周病灶活检。

(5)纵隔镜检查 对观察纵隔病变(肿瘤)和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很大帮助,但全身极度衰弱、严重心肺功能衰竭、出血倾向、主动脉瘤和上腔静脉综合征者为禁忌。

(6)其他活组织检查 包括浅表淋巴结穿刺和切片活检及软组织肿块活检。对高度怀疑肺癌,各项检查未获确诊,宜及时作剖胸肺活检。

(7)肺功能检查 拟作手术治疗的肺癌病例,术前应作肺通气和弥散功能检查。

3.鉴别诊断 肺癌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且往往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相混淆,如肺结核、慢性肺部炎症、肺结节病以及其他肺部肉芽肿或良性肿瘤等。应强调尽早得到组织细胞学诊断依据。

4.分期 为正确判断病情,指导合理治疗选择,以及判断疗效,提供如下TMN分期标准。

隐匿期:TxN0M0

0期:TisN0M0

Ⅰ期:T1N0M0 T2N0M0

Ⅱ期:T1N1M0 T2N1M0

Ⅱa期:T3N0M0 T3N1M0 T1-3N2M0

直b期:任何TN3M0 T4任何NM0

Ⅳ期:任何T任何NM1

说明:T代表肺部原发病灶——Tx指支气管分泌物中找到恶性细胞,但胸部X线片及纤支镜检查未发现病灶;T0指根据转移性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能确定来自肺部,但肺部未能找到病灶;Tis指原位癌病变限于黏膜,未及黏膜下层;T1指肿瘤最大直径≤3cm,肿病被肺维织包围,未向近端叶支气管侵犯;T2指肿病最大直径>3cm,或不论肿瘤大小,但侵及脏层胸膜,或累及肺门或伴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在纤支镜检查时,病变的近端在叶支气管以内或距隆突至少2cm,如有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其范围小于一侧全肺;T3指不论肿瘤大小,但有较局限的肺外侵犯,如胸壁(包括未侵及椎体的肺上沟瘤)、横膈、纵隔胸膜、心包,而不侵及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和椎体,或肿瘤在主支气管内,距隆突>2cm,但未侵及隆突者;T4指不论肿瘤大小,有广泛的肺外侵犯,包括纵隔、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椎体、隆突和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同叶同侧多发病灶也属于该期。

N(代表胸内淋巴结转移)——N0指胸内无淋巴结转移;N1指转移或直接侵犯到支气管旁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N2指转移到同侧纵隔淋巴结和隆突下淋巴结;N3指转移到对侧纵隔淋巴结或对侧肺门淋巴结、对侧或同侧前斜角肌淋巴结或锁骨上淋巴结。

M(代表远处转移)——M0指无远处转移;M1指有远处转移,但异叶同侧多发灶也属于该期。

5.健康评分 Karn of sky评分:100——一切正常,无不适或病征,能进行正常活动;90——有轻微病征;80——勉强可进行正常生活,有一些症状或体征;70——生活自理,但不能维持正常活动或积极工作;60——生活偶需帮助,但能照顾大部分私人需求;50——需要更多的帮助及经常的医疗护理;40——失去活动能力,需要特别的照顾和帮助;30——严重失去活动能力,要住院,但暂时未有死亡威胁;20——病重,需住院及积极支持治疗;10——垂危;0——死亡。

【治疗】:

1.治疗原则 肺癌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应结合类型、病期、健康评分及重要脏器功能加以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除TMN分期属于Ⅰ期单手术治疗外,Ⅱ、Ⅲ期以手术前后或放疗前后配合化疗较为理想,Ⅱ期可考虑手术和术后化疗,Ⅲa期可考虑手术和术前化、放疗,以及术后放、化疗;Ⅲb期可考虑放、化疗为主;Ⅳ期以化疗为主。不适合做手术治疗的晚期患者,以及上腔静脉综合征、心包或胸腔积液,有胸外转移者,药物治疗可缓解病情,但应注意全身情况和免疫状态及骨髓、肝、肾功能。生物学治疗也有初步临床应用。

(1)肺癌治疗常用药物,见表3-5。

表3-5 常用治疗肺癌的药物

(2)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用方法

MVP方案:MMC6mg/m2,第1天;VDS2.5mg/m2(NVB20mg/m2,第1天);DDP80~100mg/m2,第1天。

MAP或MEP方案:MMC6mg/m2,第1天;ADM50mg/m2,(或EPT80mg/m2,),第1天;DDP80~100mg/m2,第1天。

IVP方案:IFO1.2g/m2,第1~5天;VDS2.5mg/m2,第1天;DDP80~100mg/m2,第1天(CBP350mg/m2,第1天)。

EAP方案:ETO100mg/m2,第1~5天;ADM50mg/m2,第1天;DDP80~100mg/m2,第1天。

NPV方案:NVB30mg/m2,第1天;ETO100mg/m2,第1~5天;VDS2.5mg/m2,第1天。

TPE方案:THP40mg/m2,第1天;DDP100mg/m2,第1天;ETO 100mg/m2,第1~3天。

NVP方案:NVB30mg/m2,第1天;VDS2.5mg/m2,第1天;DDP100mg/m2,第1天。

PE方案:ETO100mg/m2,第1~5天;DDP80mg/m2,第1天。

(3)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常用方法

CAO方案:CTX1.0g/m2,第1天;ADM40~50mg/m2,第1天;VCR1mg/m2,第1天。

CE方案:CBP350mg/m2,第1天;ETO100mg/m2,第1~3天。

PE方案:ETO100mg/m2,第1~5天;DDP100mg/m2,第1~3天。

AIO方案:IFO1.2g/m2,第1~5天;ADM40~50mg/m2,第1天;VCR1mg/m2,第1天。

IVP方案:IFO1.2g/m2,第1~5天;VDS2.5~3.0mg/m2,第1天;DDP80~100mg/m2,第1天(CBP350mg/m2,第1天)。

EC方案:ETO100mg/m2,口服,第1~21天;CBP300mg/m2,第1天。

IEP方案:IFO1.2g/m2,第1~5天;DDP80~100mg/m2,第1天;CBP350mg/m2,第1天;ETO100mg/m2,第1~5天。

CEI方案:CBP350mg/m2,第1天;ETO100mg/m2,第1~3天;IFO1.0g/m2,第1天。

(4)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1)骨髓抑制 常用抗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应定期查血象。若WBC>4×109/L,PLT>120×109/L,可用原剂量;若WBC为(3.9~2.5)×109/L,PLT为(119~75)×109/L,减半剂量;若WBC<2.5×109/L,PLT<75×109/L,则应暂停治疗。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能刺激白细胞增殖、分化和活化,增强造血能力,5~15mg/kg体重皮下注射,于化疗结束后一天开始,连用7~10d,可防治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包括发热、恶心、腹泻和低血压。骨髓抑制也用于接受大剂量化疗者。

2)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可在化疗前用氯丙嗪片(chlorpromazine)25~150mg/d,口服,或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e,胃复安)10mg,口服或静注。炎症较重者可用盐酸恩丹西酮片(ondanselron,枢复宁)8mg,化疗前1~2h,静注或口服,随后8mg,口服,每日2次,15d。不良反应包括疲倦、嗜睡、头痛、便秘和腹泻,或盐酸格尼西酮片(granisetron,康泉),化疗前1h,1mg,口服,随后1mg,口服,每日2次。另外,美可司(meqace)160mg/d,口服,除减少胃肠反应外,更有促进食欲作用。

3)肾功能异常 血清肌酐132.6~176.8μmol/L(1.5~2.0mg/d1),BUN7.14~14.28mmol/L(20~40mg/d1)时DDP和MTX宜减至半量,其他药物(VP16,VM26,CTX,MMC等)可用标准剂量的75%,若血清肌酐超过176.8μmol/L(2mg/d1),BUN>14.28μmol/L(40mg/d1),则DDP应停用,MTX应用标准量的20%,其他药物采用半量。

4)肝功能异常 磺溴酚酞钠(BSP)滞留百分率(45min)9%~15%,血清胆红素34.2~51.3μmol/L(2~3mg/d1)时,ADM及其他蒽环类药物宜用半量;其他药物(亚硝脲类长春生物碱类,鬼臼衍生物和MTX等)采用75%的标准剂量;BSP>15%,血清胆红素≥51.3μmol/L(3mg/d1)时,ADM类采用25%标准剂量。

5)癌性疼痛 可用磷酸可待因片15mg,口服,每日3次;盐酸乙氢埃托啡片20μg,舌下含服,每6小时1次,或盐酸吗啡片(美施康定片)10mg,口服,每日3次。疼痛剧烈可用布桂嗪(强痛定)注射液0.1g,肌内注射;哌替啶(度冷丁),50mg,肌内注射。

2.恶性胸腔积液治疗 胸液特点为增长迅速,常有草黄色渗出液逐渐转变为血性积液,呈洗肉水样,甚至静脉血样,胸液中有大量红细胞,亦可见恶性细胞,胸膜活检有助于诊断。

可在尽量抽尽胸液后,或置肋间导管引流胸液后,向胸腔内注射药物,使胸液增长速度减慢,或产生胸膜粘连,达到姑息治疗的目的。

用于胸内注射的抗癌药为:MMC6~10mg/次,CTX0.4~0.6g/次;DDP40~80mg/次等,用作胸膜粘连的药物为四环素1.0g/次,或藉胸腔镜向胸膜表面喷滑石粉,但均可引起疼痛发热等不良反应。近年更多用生物制剂作胸内注射,如沙培林10KE/次;白介素-2,10万~40万u/次等,但亦可有发热等不良反应。

3.支气管动脉化疗(介入治疗) 适宜于Ⅲ,Ⅳ期病例,不适于手术及放疗者,但亦无严重心、肝、肾疾患者,以及严重肺功能损害,藉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至胸主动脉,透视指引下进入相应支气管动脉,将抗癌药缓慢注入(5ml/min),然后拔出导管并压迫止血,本法主要优点是对病灶部位有较高局部药物浓度,但可能产生栓塞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

4.手术治疗 应争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已有广泛转移者(Ⅲb,Ⅳ期),以及一般情况极差,严重心肺功能损害和心律失常者,则不宜手术治疗。通常术前肺功能检查,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50%,第1秒用力肺活量百分率(FEV1)≥50%;第1秒用力呼气量>1000ml,且动脉血氧分压(PaO2)≥7.98kPa(60mmHg),可以接受肺叶切除术。但对老年人及作全肺切除术者,要求MVV≥60%~70%,高血压患者需经药物控制血压接近正常范围。

5.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可与手术治疗和化疗相配合,起辅佐作用。手术前化疗可能提高Ⅲb期患者手术切除成功率,减少手术中肿瘤播散机会。术后放疗主要针对Ⅱ、Ⅲa患者术后残留病灶(包括纵隔淋巴结病灶)作治疗。部分早期病例因有手术禁忌证或不能接受手术治疗,可考虑安排根治性放疗。晚期患者作姑息性放疗可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如对上腔静脉综合征、脑转移和骨转移引起癌性疼痛等。放射治疗除可引起骨髓抑制外,尚可并发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应仔细观察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放射性肺炎应停止放疗,并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prednison30~40mg/d)。

6.生物治疗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为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但目前尚处于初步阶段,疗效尚不确切,并有待研究改进。

(1)重组α-26干扰素(recombinant α-26 Interferen,IFN) 为水溶性蛋白质,经由遗传工程处理(胞质遗传体)的大肠埃希菌与人体白细胞干扰素α-26基因杂交无性繁殖而得,具免疫调节和抗增生作用,100万~150万u/次,肌内注射,2次/周,疗程为6个月至1年,也可作术后辅佐治疗。不良反应包括发热、皮疹、头痛,偶见流感样反应,有过敏史者忌用。

(2)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 为T淋巴细胞经抗原激发后产生的糖蛋白,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激活NK细胞,30万~60万u/次,肌内注射,或10万u/次,静脉内注,不良反应包括寒战、发热、恶心、呕吐、腹泻、低血压和肝肾损害。

(3)LAK细胞 为外周血淋巴细胞经IL-2反复刺激扩增至3×1010/L~3×1011/L,供静脉回输用,剂量30万~60万u/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