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ry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内科临床诊疗手册》第514页(2292字)

【释义】:

Fabry病,又称弥漫性躯体血管角质病(angiokeratoma corporis dif-fusum universale),是一罕见性的连锁遗传鞘糖脂类代谢病。α-半乳糖苷酶A(一种溶酶体酶)的缺乏影响了鞘糖酯代谢过程,导致鞘糖酯在人体许多组织沉积而引起一系列脏器病变。

【诊断】:

1.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率约为1∶40000。男女均可发病,但症状男性较女性重。起病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1)肾脏表现 最早出现尿浓缩功能障碍,可表现为尿崩症。蛋白尿在儿童时期即可出现,至20多岁已非常常见,可伴血尿、管型和尿中含脂细胞。20~40岁间出现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随着病程进展,大多在50岁左右进入终末期肾衰(ESRD)。而B型和AB型血者较其他血型发病更早,症状更重。

(2)肾外表现

1)皮肤血管角质瘤 是本病一特征性损害。常见红色、紫红斑疹或斑丘疹,直径从数个纳米到几个毫米,多分布于腹部、臀部、髋部、大腿和会阴部,即所谓“坐浴区”。随年龄增长,角质瘤的数量和面积会增多增大。

2)神经系统表现 远端肢体痛常是本病最早表现,疼痛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天不等,部分可伴发热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严重病例疼痛可向近端肢体放射,有腹痛等症状。但亦有少数患者无疼痛或疼痛极轻。发作间期常有四肢蚁行感。脑血管损害可引起脑缺血或出血、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少汗或无汗、缩瞳、周期性腹泻、位置性低血压、泪液与唾液分泌减少等)。无论疼痛和脑血管意外发生均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3)心脏 系本病主要死因之一,表现为心脏缺血性改变、心律失常、传导阻滞、高血压、心肌肥厚、二尖瓣脱垂等。

4)眼 角膜旋涡状沉积物,常在疾病早期出现,临床无症状,4/5女性有此改变,故被看作是过筛杂合子妇女的一个临床特征。50%患者有白内障,但不影响视力。部分患者失明是由于视网膜血管阻塞或缺血性视乳头萎缩所致。

5)其他 可引起高频神经性耳聋、肺功能降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易形成血栓或栓塞等。

2.遗传方式 本病以X伴性遗传,致病基因即编码α-半乳糖苷酶A基因GLA已被克隆,其位于X染色体长臂22.1位(Xq22.1),长12kb,由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组成。至今为止已有50多种突变被发现,除5%不到患者为大的突变,大多为点突变、小的缺失或插入。

3.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 常规镜检除可发现尿红细胞、管型外,含脂细胞是本病较特殊的发现,在偏光显微镜下形似“耳他十字架”。尿中鞘糖酯定量增高,为正常人30~80倍。可有肾小管浓缩、酸化功能异常,糖尿、氨基酸尿等。

(2)病理检查 肾穿刺可明确诊断。

1)肾脏 光镜下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等体积增大,胞质中充满大量、大小不一的空泡,类似“泡沫细胞”,其在冷冻切片上可为苏丹Ⅲ或油红O这些特殊脂肪染色所染,而石蜡切片用PAS染色不能使之着染。电镜下可见几乎所有肾脏细胞内都含“斑马小体”这一特征性改变,此外尚有足突细胞融合,肾小球基膜GBM早期可正常,随病变进展逐渐增厚或塌陷、局灶节段和球性硬化,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免疫荧光阴性,仅硬化部位可有节段IgM沉积。

2)肾外组织 主要累及血管,表现与肾脏相似。栓子可在许多器官发现。血管栓塞引起组织坏死。在心脏,鞘糖酯可沉积于心肌细胞和瓣膜纤维细胞上。

(3)α-半乳糖苷酶A测定 测定尿、血清、血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头发毛囊提取液中此酶浓度,有助于本病诊断,尤其男性。

(4)眼科检查 角膜特异性病变和眼底血管异常,尤其前者被看作女性杂合子的筛选检查。

【治疗】:

解除临床疼痛症状比较容易,但如何阻止肾功能的恶化心血管疾病的进展,目前无有效手段。 主要对症治疗:

(1)抗高血压治疗 正规降压治疗对本病有益。

(2)抗血小板黏附治疗 其作用尚不肯定。

(3)血浆置换 可祛除血中过多鞘糖酯,可在一段时期内改善临床症状,缺点是长期应用费用昂贵。

(4)酶替代治疗 运用从人脾脏或胎盘中提取或基因重组得到的α-半乳糖苷酶A来治疗,这一方法已进行临床试验阶段。

(5)终末期肾衰治疗 患者可行透析(血透或腹透)或肾移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