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内科临床诊疗手册》第833页(2838字)

【释义】: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指肾上腺皮质本身病变(肿瘤或增生)导致分泌过多醛固酮,引起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受抑制,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肌无力、多尿、血浆肾素活性受抑制及醛固酮水平升高的综合征群。大多数为肾上腺皮质腺瘤引起,亦可为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地塞米松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

【诊断】:

1.临床表现 高血压和低血钾为主要症状。高血压是原醛症最主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着病程进展,血压逐渐增高,但多呈良性过程,对一般降压治疗效果欠佳。血钾在疾病早期可正常或维持于正常低限,临床无低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病程延长,血钾持续下降,常在3mmol/L以下,并出现低血钾症状。表现为肌肉软弱无力或典型的周期性肌麻痹,麻痹的发生与血钾降低的程度相关。长期低钾可引起心脏受累,心电图(EKG)可表现为典型的低钾图形,如Q-T延长,T波增宽、压低或倒置,U波明显,TU融合成双峰,ST段压低等,严重者可有心律失常。低血钾影响肾浓缩功能时,可有多尿、夜尿增多等症。其他如低钙、低镁血症可以引起手足搐搦和肌肉痉挛症状;胰岛素释放减少可导致口服糖耐量试验异常。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钾低于正常,多位于2~3mmol/L;血钠多处于正常高范围,或略高于正常;血镁可低于正常。尿钾多在25mmol/24h以上。血浆醛固酮明显升高,尿醛固酮大多高于正常(21.32mmol/24h)。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低于正常。动脉血气分析可有血pH和CO2结合力略高于正常,病程久并伴肾功能损害的患者,CO2结合力可在正常范围。EKG可出现低血钾变化。

(2)特殊检查

1)平衡餐试验 普食条件下将患者每日钠、钾摄入量分别控制在160mmol和60mmol,共8d,于第5,6,7天抽血测血Na+、血K+、CO2结合力,并分别留24h尿测尿Na+,K+,pH,第8天于早晨8时抽血测血醛固酮及留24h尿测尿醛固酮。原醛患者血钠为正常高水平或略高于正常,尿钠<150mmol/24h,亦可>160mmol/24h,表现“脱逸”现象。血钾<3.5mmol/L,尿钾>30mmol/24h。血CO2结合力可高于正常,呈碱血症,而尿pH呈中性或弱碱性。

2)低钠试验 每日钠摄入量限制在10~20mmol,钾摄入量为60mmol,连续7d,每日测血压,第5,6,7天各测血Na+,K+,CO2结合力,并留24h尿测尿Na+,K+,pH。第7天同时测血醛固酮及24h尿醛固酮排量。在此期间,原醛患者尿钾排量明显减少,血钾有所升高,尿钠数日内迅速减少,降至10~20mmol/24h,达到平衡。血及24h尿醛固酮无显着改变。

3)高钠试验:每日摄入钠240mmol,钾仍为60mmol,连续7d,每日测血压,第5,6,7天各测血Na+,K+,CO2结合力,并留24h尿测尿Na+,K+,pH。第7天同时测血及24h尿醛固酮。原醛患者尿钾排量增多,血钾下降,血压升高,症状及生化变化显着,血及24h尿醛固酮不受抑制。对低血钾不明显的患者可作此试验,若临床及生化表现明显,则不作此试验,以免加重病情。

4)螺内酯(安体舒通)试验 螺内酯(安体舒通)100mg,每日4次口服,共7d,每日测血Na+,K+,CO2结合力,尿Na+,K+和pH,观察血压及临床症状。原醛患者服药一周后尿钾减少,尿钠增多,血钾上升,血钠下降,血CO2结合力下降,尿pH酸性,症状改善,血压有不同程度下降。

5)肾素—血管紧张素测定及动态试验 原醛患者原来降低的血浆肾素活性在低钠饮食[或呋塞米(速尿)0.7mg/kg]及立位刺激下,无显着上升。血浆肾素活性正常基值0.46~0.64ng/ml·h,正常人激发值为2.96~4.00ng/ml·h;血管紧张素Ⅱ正常基值24.11~27.89ng/ml·h,正常人激发值为38.84~51.16ng/ml·h。

(3)定位检查 可行B超、肾上腺CT和(或)MRI检查,131Ⅰ-胆固醇肾上腺扫描及肾上腺血管造影。肾上腺血管造影以静脉造影价值较大,并可通过静脉导管分别自左右两侧静脉取血测醛固酮,以鉴别腺瘤或增生,以及腺瘤定位。

【治疗】:

原醛症治疗分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面。腺瘤手术效果好,增生型可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或药物治疗,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需药物治疗。

1.手术治疗 肾上腺皮质腺瘤行单侧肾上腺手术摘除效果较好,增生患者可行单侧或肾上腺次全切除术。术前应作适当的准备,纠正电解质代谢紊乱,使血钾恢复正常,EKG低钾表现消失,并适当降低血压。血压特别高,高钠低钾严重者,予低盐饮食,每日摄钠80mmol,予氯化钾4~6g/d,分次口服,或螺内酯(安体舒通)80~100mg/d,每日3~4次,逐渐减量。术前不宜用利舍平类使体内儿茶酚胺耗损的降压药,可短期使用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防止术后皮质功能不足的发生。

2.特发性增生型患者的治疗

(1)醛固酮拮抗剂 螺内酯可拮抗醛固酮对肾小管的作用。初始剂量为200~400mg/24h,分次口服,低血钾多可很快纠正,血压恢复正常则常需4~8周。治疗几个月后可减至40~60mg/24h。

(2)钙通道阻滞剂 可抑制醛固酮的分泌,并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减少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如硝苯吡啶20mg/次,每日3次。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可使醛固酮分泌减少,改善钾的平衡并使血压降至正常。与螺内酯合用时需注意避免血钾过度升高。

(4)氨基导眠能 能阻断胆固醇转变为孕烯醇酮,使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受到抑制,但不良反应较大,长期临床应用疗效尚待观察。可用0.5~1.5g/d,分次口服。

(5)其他 顺铂可用于肾上腺醛固酮癌的治疗。一部分患者因属ACTH依赖,故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可获缓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