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癌及类癌综合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内科临床诊疗手册》第906页(3639字)

【释义】:

类癌(carcinoid)又称类癌瘤(carcinoid tumor),是一组发生于胃肠道和其他器官嗜铬细胞的新生物,其临床、组织化学和生化特征可因其发生部位不同而异。此种肿瘤能分泌5-羟色胺(血清素)、激肽类、组胺等生物学活性因子,引起血管运动障碍、胃肠症状、心脏和肺部病变等,称为类癌综合征(carcinoid syndrome)。

【诊断】:

1.临床表现 类癌瘤本身症状不明显或仅有局部症状,而类癌综合征则常有明显的全身症状。直肠类癌常常在普查时意外被发现。

(1)类癌瘤的局部症状

1)右下腹痛 阑尾类癌可引起管腔阻塞,故常导致阑尾炎,表现为右下腹痛。

2)肠梗阻症状 小肠类癌及其转移性肿块可引起肠梗阻,出现腹痛、腹胀、肠鸣、恶心、呕吐等症状。

3)腹部肿块 少数类癌可发生腹块,恶性类癌侵犯周围组织或转移,常出现腹块。

4)消化道出血 胃或十二指肠类癌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肠道类癌也可有便血或隐性出血,并可引起贫血。

5)呼吸道症状 支气管类癌最常见的表现为呼吸系症状如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

(2)类癌综合征的全身症状 大多由恶性小肠类瘤发生肝转移后引起,也可由支气管、胃、胰、甲状腺、卵巢等处的类癌产生。

1)潮红 诱因为进食、饮酒、激动、焦虑。潮红的程度可轻可重,可分为下列不同类型:

a.面、颈、前胸上部弥漫性潮红。阵发性,历时仅数分钟,平时肤色正常。

b.潮红部位同上,但带紫色,发作历时较久。不发作时面色较深,成青紫色。常有面部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结膜及眼部充血水肿。

c.支气管类癌瘤病者潮红发作历时数小时至数日。皮肤红色,往往布及全身,伴流泪、结膜充血。面部皮肤肿胀,皱痕加深。发作时腹泻常加重,可伴低血压和心动过速。还可有轻度的恶心、呕吐和哮喘。

d.胃类癌瘤患者皮肤为鲜红色,呈片状分布。多见于颈根部。其特点为:潮红常因进食引起,肿瘤主要释放5-HIP和组胺,后者引起潮红,溃疡病发生率高。主要分泌5-HIP而甚少产生5-HT的患者腹泻和心脏损害不明显,潮红的发作和儿茶酚胺有关,儿茶酚胺可促使类癌释放血管舒缓素或其他致潮红物质。

2)消化道症状

a.腹泻 与潮红并不常同时出现,腹泻可能与肿瘤释放5-HT致肠腔水分过多和蠕动增加有关。

b.吸收不良,营养障碍 可致恶病质、烟酸缺乏症。肿瘤利用较多的色氨酸合成5-HT,而烟酰胺合成减少,导致烟酰胺缺乏症。

c.腹痛 消化性溃疡、肠动力增强、腹泻、肠梗阻(由于肿瘤本身或伴发的纤维变性)、肝转移灶坏死、肠节段性梗死等均可致腹痛。

3)呼吸道症状 在潮红发作时,常有过度换气或支气管痉挛,发生哮喘,往往并发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

4)心脏症状 由于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组织沉积在心脏瓣膜及心壁上面可出现心脏症状,右心受累远较左心多见,可引起肺动脉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和狭窄等病变。临床上可出现颈静脉异常搏动,三尖瓣区舒张期或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狭窄所致的收缩期杂音,晚期呈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

5)纤维化综合征 除心脏纤维化外,还可发生腹膜后纤维化、胸膜粘连、缩窄性心包炎。腹膜后纤维化偶可伴输尿管阻塞和肾功能衰竭。

6)精神症状 偶见于疾病晚期。包括间歇性木僵、精神错乱、幻觉。静注或口服L-色氨酸能使精神症状减轻。

2.病理检查 摘除的肿瘤标本用甲醛(福尔林)固定4~6h,嗜银性反应阳性者,银盐受着标本组织的作用发生还原,标本中呈现嗜银细胞增生,为小的柱样细胞,其核染色深,胞质内附着于核的细粒呈嗜酸性,能使氨银盐还原,与重铬酸盐产生黄色,因而又称嗜铬性肿瘤。

3.辅助检查

(1)5-HT测定 类癌综合征患者血清5-HT含量常明显升高,多为83~510μmol/24h(正常为11~51μmol/24h)。

(2)5-HIAA测定 类癌综合征患者尿中5-HIAA排出增多,往往超过78.5μmol/24h,一般在156.9~3138μmol/24h(iE常值<47.1μmol/24h)。

(3)皮肤潮红激发试验 ①将10ml乙醇加入15ml橘子汁中口服,3~5min后,约1/3患者出现皮肤潮红。②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15~20μg,肾上腺素5~10μg。此两种激发试验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有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哮喘史应慎重。

【治疗】:

1.手术治疗 支气管或卵巢类癌瘤在未发生转移前手术切除可以治愈。消化道类癌肝转移且伴下列情况者需考虑手术治疗:

(1)原发性类癌瘤体积大,引起肠梗阻。

(2)肝转移病灶比较集中,有可能切除者。

2.药物治疗

(1)血清素合成抑制剂 对氨苯基丙氨酸能抑制色胺酸羟化酶的活力,阻断血清素的合成,剂量每日2~4g,分4次口服。使腹泻完全缓解,并可减轻皮肤潮红的发作。

(2)血清素拮抗剂 有下列二种:

1)甲基麦角酰胺 每日6~24mg口服。急性发作时,可予1~4mg一次静注,或用10~20mg加于100~200ml生理盐水中在1~2h内静脉滴注,能较好地控制潮红、哮喘发作和腹泻。其控制腹泻作用强于赛庚啶。不良反应有低血压、晕厥、倦怠和抗药性,长期应用可并发腹膜后、心瓣膜和其他组织纤维化性损害以及水潴留。

2)赛庚啶 6~30mg/d口服。如为了缓解急性症状,可予50~75mg加于100~2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疗效与甲基麦角酰胺相似,但控制潮红比后者为优。不良反应与甲基麦角酰胺相似,但不会引起纤维化性病变。

(3)激肽释放酶抑制剂 下列药物可选用:

1)抑肽酶 可抑制激肽释放酶,作用最快最强,可使血中缓激肽迅速破坏,低血压得以缓解。常用2.5万~12.5万u静脉注射,24h内可用250万u。

2)6-氨基己酸 能对抗激肽释放酶。先以5g静脉滴入,继以1g/h维持。

3.放射治疗 适用于有骨及皮肤转移灶患者的对症治疗。

4.化学治疗 多柔比星(阿霉素)和5-Fu均有20%的有效率。近年来有报道使用α-干扰素治疗,可缓解类癌综合征的症状。每日300万~600万u,肌注,有效率为47%。

5.肝动脉栓塞疗法 对肝转移病灶可作经皮肤动脉栓塞疗法,可使肿瘤发生选择性坏死,可控制症状并使尿5-HIAA排量减少。

6.类癌危象的治疗 麻醉、手术、化疗、肝动脉栓塞疗法等可诱发类癌危象,表现为严重潮红及低血压。应避免用儿茶酚胺等可诱发潮红的药物。对于低血压、潮红可用奥曲肽100μg,静脉给药。类癌手术时应备此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