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287页(1669字)
【释义】:
胰腺炎是常见急腹症之一,系由于各种因素引起胰腺分泌多种消化酶,导致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自身消化的病理演变过程。儿童胰腺炎的病因与成人不同,常见为病毒感染、外伤和某些先天遗传因素,其中以病毒感染最为重要,也有部分不明原因者,按其临床和病理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前者多见,占90%以上,病情自限,数日后可恢复,后者少见,但凶险,死亡率很高。
【诊断】:
1.临床表现 主要是腹痛、恶心、呕吐症状。
(1)症状 腹痛多突然发作,轻重不一,轻者上腹钝痛,能耐受,重者呈绞痛,疼痛常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年长儿可主诉背痛或束腰样痛,呕吐频繁者,可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部分患儿有发热。
(2)体征 体检可发现全腹压痛,剑突下更明显,若在剑突下偏左明显压痛则示胰头部炎症为主;若在偏右,则胰体、胰尾炎症为主,肌卫常不明显;若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有腹膜炎,腹水症的体征表示病情严重。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白细胞计数 可增高。
2)血淀粉酶测定 在胰腺炎发病后的6~12h升高,48h开始下降,持续3~5d,大于500苏氏单位可确诊(大于300u拟诊)。尿淀粉酶于发病后12~24h开始增高,下降慢,持续1~2周,大于500u有诊断价值。临床可根据病程选择不同的样本作淀粉酶测定,但病情严重程度与淀粉酶升高程度并不一致,重症有时反而降低。若由流行性腮腺炎导致胰腺炎者,因腮腺炎淀粉酶也可升高,故淀粉酶测定对诊断帮助不大,主要依靠临床资料分析。
3)淀粉酶与肌酐清除率比值(Cam/Ccr)测定 可提高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特异性。
正常值为1.5%~5.5%,平均为(3.1±1.1)%,一般认为>5.5%可诊断胰腺炎,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酮症及严重灼伤时,此比值也可增高。
4)血钙测定 急性胰腺炎血钙降低但一般在低于2.12mmol/L(8.5mg/dl),但在重症胰腺炎可低于1.75mmol/L(7.0mg/dl)。
(2)影像学检查 B超和CT检查对胰腺肿大、脓肿有诊断意义,后者由于不受肠胀气影响,而更具优越性。
【治疗】:
1.内科治疗
(1)抑制胰腺分泌
1)有助于缓解腹痛与呕吐,必要时胃肠减压以改善肠胀气,尽可能给予胃肠外营养,维持热量和水、电解质的供给。
2)抗胆碱能药物 用山莨菪碱、阿托品减轻痉挛和减少胃肠分泌。
3)生长抑素合成衍生物 奥曲肽(善得定)(8肽)及生长抑素施他宁(14肽)。主要用于重症胰腺炎,水肿型胰腺炎淀粉酶持续升高者,可考虑选用。
(2)镇静与止痛 氯丙嗪、哌替啶(度冷丁)等。
(3)控制感染 可选用泰能、环丙沙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待体温正常、腹痛基本控制后即可停用。
2.外科治疗 适用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内科治疗无效,并发脓肿和其他急腹症,如胃肠穿孔、肠梗阻等。